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是”和“不”的道理
父母们常常为孩子说“不”而感到悲哀。他们抱怨遭到孩子的拒绝,害怕孩子质疑他们的权威,担心孩子有拒绝规则的倾向。相比之下,他们对于孩子“太乖”、过于频繁地说“是”的担心就少之又少了。事实上,教育应该使孩子既学会说“是”,也要学会说“不”。这两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绝对必要的。
“是”,不仅是一种选择
尽管一副谦逊模样,“是”这个词实际上比它的表象要复杂得多。它往往是在回应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要么是一个询问——“你要沙拉吗?”“是,谢谢。”这种情况下,它表示一种选择,一种自由。
要么是一个命令——“快开走!”“是,警察先生。”此时,“是”并不表示赞同,而是对权力、强制表示顺从。
第二个层面可能是更重要的,因为与他人一起生活,总是要求人们服从于社会的秩序。对义务说“是”,对一些强加的禁令说“是”。
孩子们也需要说“是”。像大人们一样经常,但要更生硬一些——毕竟他们还没养成习惯,尤其是还没有理解那些给他们带来失落感的规则。然而,他们必须学会不哭闹、不偷窃、不打人,他们需要对要上的课、要做的作业、要去爷爷家过的周末……说“是”。
对孩子来说,“是”的领土就是束缚、禁令和法规的领土。他/她要在那里逐渐抛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愿望,以便加入到公共规则中去。“是,爸爸;是,妈妈;是,老师……”!
“不”,欲望的领地
幸运的是,还存在着一片逃离这片苦海的“不”的领地。这片领地上存在的,是人们有权拒绝的、并非义务的事物。早上要穿的衣服的颜色,晚餐要吃的主食的数量,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的领地,是自由选择和自由意见的领地。
这是片美丽的土地,但是,在这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比如,我们提出的愿望常常同别人的愿望相左,尤其是当这些人以为自己更知道“利益”所在、要替我们作决定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负担就更重了。因为他们总是“逆着”父母打造着自己的个性:孩子既需要依赖父母,又要和父母对抗。他们时刻向父母表示自己不是孩子,但是,父母们总是渴望他/她就是孩子。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