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做法使父母失去孩子的心
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有些做法却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性格塑造,甚至伤到孩子们的心,家也变成了孩子的伤“心”之地。
1、父母意见时常矛盾
父母对待孩子时常以不同的态度,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性格分裂。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2,父母动不动相互埋怨
父母动不动就互相埋怨,时间久了,孩子们很容易变得自卑。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3,管教一紧一松,孩子易走极端
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好的要死;心情糟糕的时候就会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对此,专家解释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性格塑造极为重要,适当的教育会给孩子们的人生一个良好的开端,给他们的性格塑造一个好的开始相反,会让孩子变得不适应社会。
相关文章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