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只能存在一种价值观
祖辈养育孙辈有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但如果在隔代养育中越位、错位,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专家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教育中要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应做好称职的配角,而不要越俎代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允许有一种价值观,一种声音,一个权威,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祖辈定位“当好称职配角”
报告显示:隔代养育的模式大致有四种模式:日以继夜365天全天候模式;日进夜出,每天照看小孩约8小时模式;一周管5天、双休日送还子女的交接模式;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轮换带养模式。
金奶奶和儿子住在同一个小区,为了支持儿子在事业上拼打,金奶奶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钟点工”:每天早上七点去儿子家接班,烧早饭、带孩子、打扫房间……晚上七点,全家吃好晚饭,才完成一天的工作,将孙子“移交“给儿媳,带着疲惫“下班”回家,几乎每天都是“七出七进”。
宋奶奶从她的小孙子呱呱落地那天起,她便全方位进入角色。白天,她和老伴承担了儿子家全部家务,两位老人明确分工:老伴每天带小孙子去公园,宋奶奶则以“买、汰、烧“为主,应付每日三餐。晚上,为了让儿子和媳妇有更充沛精力投入工作,小孙子与俩老人同睡一室,经常夜里还得从热被窝里起来,照顾小孙子吃牛奶,换尿布……
如今,像金奶奶和宋奶奶这样祖辈养育模式的家庭屡见不鲜,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对这种养育方式并不认同。
他认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父母与孩子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承担着谁也无法替代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也是谁也无法取代的。祖辈乐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抚养双手推给老人,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
乐善耀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要合理自我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做到不错位、不越位。祖辈与自己儿女之间要相互学习,跨越“代沟”,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两代人沟通分享、优势互补的家庭教育环境。
外婆家与奶奶家教育需对接
小玲今年7岁,她的爷爷奶奶和她住在同一小区,但她不喜欢到爷爷奶奶家去,因为爷爷奶奶要对她管头管脚,事事都严格要求。一次她把一张废纸从窗外扔到小区的绿地,爷爷非要她下楼检起来,扔到废物箱。她喜欢外婆,尽管外婆住在很远,每星期日,她都会嚷着去外婆家,因为每次去外婆总会给她买很多零食,还给她零花钱也不唠叨她……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