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性格塑造

学会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学会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成长必然会养成一个独特的性格,成这个性格必将影响孩子以后的成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呢。

第一,正人先正己: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性格的写照。老舍分析自己的性格的时候就说“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第二,讲究教育方式和态度:父母应该常备理智这个家教的“节制器”,因为孩子的有些性格就是父母家教方式和态度的副产品。

第三,把握好教育内容: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孩子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好性格培养的内容,性格不同于气质。性格有社会评价意义,也就是说性格有好坏之分,它标志一个人的为人方向。比如善良、勤奋是好的性格特征;虚伪、懒惰就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四,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具有活泼、开朗、热情、乐观等良好性格的孩子,都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中,他们的父母家人之间关系正常良好。

第五,注意家庭地位、条件的影响:

第六,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影响:

第七,增进父子接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家里和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其体力、智力就越发达,个性品质就越健全。

第八,要考虑到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年龄越小,其性格特点越多地受到先天数值及生理发展的影响。

因此,无论孩子的性格发展如何,主要看家庭生活给他奠定了何种基础。

为什么人们在谈论孩子的个性时经常喜欢着眼于性格特征?因为最能体现一个孩子个性的莫过于性格了。所谓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是一个孩子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

孩子的性格包含复杂的心理成分: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

(2)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

(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淡、暴躁或任性。

(4)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无自制力、是否勇敢等。可见,性格几乎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参加到性格中来。因此,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良好性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