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每个家庭都有这种餐桌上的戏剧演出。但如果家长在孩子吃饭方面花太大力气的话,往往会事与愿违。每天在吃饭方面吹毛求疵,总是想给孩子做一些加餐,想用种种方法哄着孩子吃饭的家长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最后弄得父母和孩子都失去了吃饭的心情。
这种餐桌上哄孩子吃饭的方法在开始时都是完全无害的:孩子把头扭到一边,用身体语言告诉家长“我饱了”,然后父母将盛满饭的小勺子模拟成装满载货物的小飞机,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多吃上几勺,有时小玩具也会成为父母哄孩子吃饭的小道具。一旦开始这样的餐桌表演,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不在吃饭时耍上几个小把戏的话,孩子就不肯喝汤。
家长(通常是母亲)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因此他们会在餐前餐后不时地让孩子吃一些水果或者面包。对于孩子来说,吃饭很快就不只是一种满足食欲感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义务,他们需要借此讨取父母的欢心。这种持续不断的加餐也会让孩子丧失饥饱的感觉,所以固定的进餐时间在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关心自己孩子营养状况的父母,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因为医生会对孩子的发育状况做出判断。他会根据营养学来告诉家长孩子在身高和体重方面是否正常?同时家长还可以了解到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拟定相应的食谱。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高大强壮。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饥饱感,孩子刚开始吃奶时这种自然机制就开始运行了起来。母乳中包含了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而婴儿也会对饥饱做出本能反应。他们饱了的话,就会主动停止吃奶,母亲不需要控制喂奶量。舒适的襁褓,活泼的孩子,这给家长们提供了信号:我的孩子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似乎丧失了这种自然的调节机制。为什么一些孩子看到勺子里的粥就会皱着眉头、固执地紧闭双唇?为什么3、4岁的孩子只有用甜点作为奖励才答应去吃几口肉?为什么很多5、6岁的小孩会生气地推开盘子抗议说:“我不吃那些菜!”?引人注意的是,只有当家长能够控制自己孩子吃多少东西的时候,这种问题才会出现。
孩子断奶改喝粥之后,很多家长会感到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饱了。行为疗法专家阿奈特•喀斯特采恩指出,正是家长这种对孩子吃得“太多”、“太少”、“太单一”的忧虑,使饭桌成了“烦桌”。在这位专家看来,那些强迫孩子多吃或者少吃的父母,做的都有些过分。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