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前期的教育: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自信
个案
12岁的东东,念小学四年级,在班级里,他的学习成绩不上也不下,不出头露面,但喜欢在一旁看热闹、起哄,最使父母不能容忍的是东东非常不自信,每天晚上作业做完后,都要与同学对题目。
于是,有一天,父母掐断了电话线,下“命令”:不允许打电话对题目。事后,父母也觉得这样做不是很妥,因此每天当东东放学回家时,心有余悸地总要问上一句“昨天,题目做对了吗?”东东每次都回答:对的。每一次的问答,父母都会感到一次心慰;但时间久了,父母发现东东做作业时,还是偷偷地在与同学对题目,于是父母同东东之间发生了冲突。
心理分析:
从父母的心理层面来看,东东父母掐断东东“对题目”的电话线的行为,只是一种表象,掐断行为的后面连接的是东东父母承接的社会压力和对孩子的高期望。子女各方面发展好,父母会以他们为骄傲;相反,子女教育不成功,父母会在亲戚和同事面前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把孩子教育成才”是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事实上也是东东的父母同许许多多的家长心中的一种“原动力”,它会使家长们的心情紧张、判断力差,原本正常的东西,会变得不正常,那些非正常的东西,会成为不可容忍。于是当在儿子身上看到原本上下几代人中司空见惯的“对题目”行为时,会从眼前儿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上产生许多联想,会想到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等等,越想越害怕,于是许多家长就会同东东的父母一样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后出手要遭殃”。
两代人于是也就会经常发生冲突。 从孩子的心理层面来看,12至16岁的年龄阶段——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刚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勇敢、仔细认真、有组织性、有同情心及坚韧不拔的个性心理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交往进一步扩大,与同学、小伙伴、教师有关的社会情感逐渐占重要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东东这个年龄段的闪光点:一是仔细认真,做完作业与同学对一下题目,是符合东东这个年龄段个性特征的行为。与同学对作业题目,可理解为是一种与同学加深伙伴情感的方式。
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讲,东东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形象、言行举止,对他来说是“自我成长”的唯一模仿对象,他的生活长期依赖于父母的引导,我们看到的“对题目”是一种结果,那么原因在哪里?在面谈中了解到,东东的母亲几年前开始在读夜大,经常在电话里与夜大同学谈作业题,每次考试后更要在电话里长时间对题目,东东都在家。作为东东的母亲,你教会了他,他运用了,你又不开心,当然要发生冲突。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一、父母不能将自己几十年来对生活的理解强加在只有十几岁年龄孩子的人生选择中,如果父母不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如何要求孩子用父母的眼光来看发生了什么问题?既然是对孩子的关爱,那就一定要知道孩子的需求,这样的关爱是有效的。
二、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要相信孩子有权利和能力为自己作出最好的选择,会根据当时身处的环境条件,作出他这个年龄段最好的选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父母要学会跟着孩子走,因为只有他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需求的是什么。
三、有不少孩子是不自愿读书的,有许多学生拿起书就要睡觉,如果说父母关心孩子读书是用心良苦的话,那么要面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长辈重重的期望,对于一个年仅12岁的学生来说,读书更是一件痛苦的事,父母要愿意扮演分担他的痛苦的陪伴者,有时要做生活技能的指导者,有时要做他行为背后的鼓掌者。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