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的形成往往从两岁开始
心理学对逆反心理是这样定义的: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进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这和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追溯逆反心理的源头,往往从两岁就开始了。
叛逆心理源自“麻烦的两岁”
孩子的一些发育性问题是处于正常发育的变异范围之内,但它们会使家长忧伤和关注。父母经常会因为“麻烦的两岁”(即2-3岁儿童表现违抗和不听话,摆脱照顾人去探索环境,发生一些让人担心的危险性行为的现象)、儿童期恐惧与焦虑、青春期叛逆行为而咨询医生。面对这种情况,医生要作出正确的诊断,让家长懂得儿童正常成长过程有哪些发育变异,在需要的时候还应制定措施帮助家长形成正常的亲子相互作用关系。
儿童发育到每个新的阶段都会出现新的挑战。在婴儿阶段,婴儿处在不规则的睡眠与觉醒的循环之中,几乎时时刻刻都需要照顾与关注。在幼儿期,孩子对独立和自主的渴望应在适当的限制范围内得到支持和鼓励,但不是让孩子变成家庭的“小皇帝”。
在随后的几年里,父母时刻面对着竞争与挑战,这样就需要建立一种平衡,即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又必须加以限制,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以及尊重别人。建立好这样一种平衡,对防范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大有帮助的。
抚养孩子兼有挑战和回报
抚育孩子具有挑战性,既有回报,又有挫折。如果父母两个人都承担养育责任,或者存在一个对父母强有力的支持系统,那么就会避免或者减轻父母在身体和情感上的疲备,以及减轻对养育和家庭生活上无法满足的期望。通过孩子的阳性反应,或者通过回忆自己儿童时的阳性经历,照顾者能在情感上得到补偿和回报。
需要指出的是,发育有困难或具有困难气质的儿童可能缺少阳性反应和回报。结果,在轻度的情况下表现为家庭关系紧张,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儿童虐待和忽视的现象。一些家长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这种幻想折射出家长本身未曾满足的需求。要倡导家长对患病、残疾和困难气质儿童的期望值进行修改,并满足这些孩子的特殊需要。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