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性格塑造

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

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

学生基本情况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班的学生小卢,男孩,14岁,独生子。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问题行为表现

家庭关系极为紧张,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背景资料调查

我从与小卢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父亲的脾气不好,在家动不动就骂人,摔东西。

第二,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三,父亲有时不讲道理,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他。

第四,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总的来说,他认为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而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事后,我从其他家长口中了解到小卢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小卢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小卢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小卢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小卢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辅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