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考生心理该怎么调适?
眼瞅着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考生此前出现了不良反应,例如:头晕、心悸、心慌、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失眠,甚至头痛、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都是考前综合症的表现。那么,高考在即,考生心理该怎么调适?
一是要求考生加强生理保健意识。应强调饮食的科学调理,因为心理紧张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要求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又容易增进食欲的食物,既适当减轻胃肠负担,又能保证供应机体丰富的维生素B、C和蛋白质、磷酯等营养素。有人建议在不影响胃肠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多吃点蛋黄等食品,有助于改善智力过程。也有人主张适当使用一些保健品,但必须因时因人而宜。亦可适当应用一些浓茶、咖啡等偏兴奋的饮料,但须以不破坏考生正常生理节律为原则。
二是加强心理保健意识。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平衡,心理状态良好,还包括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水平良好。这就要求考生要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努力使自己在面临考试的情况下,保持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个别考生道德水平低下,考前就有准备作弊的思想,这显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加以纠正。
三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娱乐。有人逢到考试就开夜车,甚至通宵不眠,或者只睡上个把小时,这个习惯很不好。*有一定的生理节律,打破原来的生活节律是不科学的。有些考生成天忙于复习,社交活动、娱乐活动几乎全部停止了,这样也不好,人越是紧张,心理上越是要保持愉悦。
四是恰当的期望值。自己会考出什么样的成绩,考前要有个设想,期望值越高,动力越大,但期望值太高,脱离现实太远,实现的可能就太小。所以确定目标也要脚踏实地,可要求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考得更好一些。
五是暗示方法的应用。考生自己努力暗示自己要镇静,不要紧张。越是临考,尤其是临上考场更要加强这种暗示,要求(甚至命令)自己沉着应考,镇定自若。别人也要尽力劝告、暗示考生不要紧张,要求考生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暗示(要求)。进入考场后还要接受监考人员的暗示。考完一门课,如果觉得满意,可以多想想自己是如何考得好的,既可提高信心,也有正向暗示效果;如果觉得不满意,则要考完一门丢一门,不要想,以免其负向暗示作用影响以后的考试。
六是败中取胜法。由于自己成绩太差,或者是复习失败,或者是越来越紧张,许多方法都不能减轻考生的紧张情绪。与其这样紧张下去,还不如干脆立足于失败,作好失败的打算,可以是全盘失败,也可以准备部分失败,准备部分难科的考试失败,甚至放弃(如是可以补考的话,中考、高考当然不行),准备失败的思想,可以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紧张,以图能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也可以使自己在真正的失败降临的时刻,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致于出现严重的挫折反应。
七是争取一个宽松的社会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老师和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不要天天跟孩子谈考试的重要性,时时催逼考生复习,左一个“模拟考”,右一个“热身赛”,不断地排名次。这对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有点督促作用,而对多数考生来说是情绪扰乱剂,是考前心理能量的消耗,并不一定是好事,作为考生自己也大可不必介意,我行我素,抓紧复习,蓄积能量,准备上真正的考场。家长要少给孩子一些烦恼的事,更不宜骂孩子,打孩子,甚至以考不上将如何如何来羞辱孩子等。生活上要多关照,但又不宜过分照顾,要多给孩子一些安静、愉快、宽松的时刻。多引导考生去回忆、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宽慰孩子,可告诉孩子,即使考试失败了,家庭也会宽容,父母会和孩子一道去迎接新的拼搏。对于信心不足的孩子要给以打气鼓励,对情绪紧张的孩子,要设法使他们松弛,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照顾、关心、体贴、帮助和鼓励,与孩子一道战胜考前紧张,胜利完成考试。
高考在即,家长要加强孩子生理、心理保健意识,让孩子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让孩子给自己恰当的期望值、积极的心理暗示,要能从失败的模拟测验中汲取经验。家长也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