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快乐纯真是孩童的天性,求知好学是孩子获得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一个能从书本中技能汲取知识营养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孩子,必定是幸福的。但如果为了成绩名次而一味地学习,就会失去了学习的快乐,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不爱学习的四大原因分析:
1.孩子不会学习
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不能很好地将学习与兴趣、生活联系起来,自然很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对老师的讲解获取信息是断裂非连贯的,难以对新知识形成完整的网状理解;温故而知新,这些孩子很少复习,自然很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让知识在脑海中不断组织优化形成结构。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家长过度陪伴
不少父母喜欢过度陪伴孩子学习,坐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解答每一题。每逢孩子困惑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出手帮解答,且在解题的过程中拘泥于具体的解题知识而不是方法指导。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心理依赖,碰到难题习惯性坐等着父母去给讲解而不是积极思考。无形中压抑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孩子不能独立地解决难题,自然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和快乐。
3.学习任务繁重
很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除了孩子的日常作业外还安排很多课外补习;不仅有校内课程,还有兴趣才艺等学习,把孩子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孩子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体力脑力都消耗严重,很难对学习保持浓郁的兴趣!
4.学习氛围压抑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时,态度生硬,极易发火。当孩子在学习中碰到困惑时,家长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讲解一番,孩子似懂非懂时会遭受家长的无意的嘲讽“这么简单都不会?”如果经过反复讲解之后,孩子仍然不会,很多家长就会有严重的挫败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甚至忍不住动起手来。在这样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孩子就会非常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很排斥。
二、怎么做
家长方面
1、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父母要使孩子热爱学习不贪玩,自己必须勤于读书,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父母整天沉迷于娱乐活动中无可自拔,那么要想孩子爱上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2、对孩子合理期望
家长需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尤其盲目跟周围别的“学霸型”攀比让自己变得焦虑而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抑。其实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如果能实现融会贯通在知识点上已足够,建议家长不妨多给予孩子一定时间、空间消化所学知识。另外,过于频繁的家教与辅导会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孩子厌倦学习。切忌,学习强度不可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
3、辅导重在指导方法
家长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以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学科辅以不同的方法,语文重在平时积累,因此教会孩子使用工具书,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英语要注意多营造学习氛围,体验英语表达的乐趣。数学重在解题思路,辅以线段图等数学符号帮助孩子理解等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氛围方面
1、避免家教中的误导
父母在家教中多鼓励少批评,尤其注意避免讲话的消极导向给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指导孩子作业时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情绪上来前能预知并有一定自控,这时暂时离开现场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小学的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知识讲授的方法却具有独特性,尤其跟成人的方法差异显著。建议家长对小学知识辅导存有畏惧感,尤其是小学数学辅导,有时候承认自己确实搞不定比强迫孩子接受你的答案要好。
2、为孩子找个爱学习同伴
进入小学,对孩子影响大的除了老师就是同伴了。孩子天生仿效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孩子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家长不妨帮助选择一个爱学习的同伴,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家长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弄明白孩子厌学的原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敏感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