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心理备考阶段,家长需做到“五要五不要”!

心理备考阶段,家长需做到“五要五不要”!

春天来了,夏天还远吗?夏天就要到了,可怕的高考还远吗!很多高三的学弟学妹们,进入了高中最后的下半学期,相信这时候的高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复习阶段。而家长作为考生的后勤部长,除了给孩子鼓励打气,补充营养品,内心也是同样的焦急。临近高考,寻医问药网给各位考生家长几点建议,五要五不要,望采纳学习。

五要

1.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高考临近,不只考生会紧张、焦虑,许多高考家长更是焦躁不安,更甚至有的家庭还会因为孩子的高考产生一些矛盾、争吵。可是零点高三决定在孩子重要的备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行为都要和平常一样和谐,这样更利于孩子的备考。

2.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面对高考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试,孩子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有些孩子习惯藏在心理,不愿让父母担心。可是作为孩子高考的后勤部长,家长一定要多留心孩子的心理,适时的多做积极暗示,尽量使孩子保持健康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3.要经常和老师交流

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老师可以说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ta更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身体状况等。家长要积极的与老师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差距和不足,充分利用好接下来的时间,和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4.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

这里所说的注意孩子的饮食与睡眠,不是四处打听所谓的营养食谱,给孩子大大进补。而是尽量开始培养孩子正常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即吃平常吃的,晚上复习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身体健康。

5.要整理搜集填报志愿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

相信许多考生通过多次的测试,大概都能知道自己的水平,也想早早的了解一些高校专业信息,可是复习时间紧迫,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做这件事。这时,家长就应该主动代替孩子,收集相关的志愿填报信息,并适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方为一个合格的高考家长。

五不要

1.不要叨唠

有些家长为了怕孩子在备考期间,有所松懈,习惯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以督促孩子要抓紧时间复习,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重视高考与复习。其实孩子面对高考心理已经非常紧张了,家长越是唠叨,越说孩子就会越紧张,越说孩子就会越烦躁,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备考。

因此,零点高三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备考时经常唠叨,做一个安静的“局外人”,默默给予支持方为上策。

2.不要许愿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教育观念是许多家长比较认可的。因此,一些家长总想着用一些物质性的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3.不要威胁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备考没有那种紧张氛围时,就会很担心,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让孩子更好的备考,甚至会采用威胁孩子的方式。如:“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上大学,不会拿钱给你复读的,自己出去工作挣钱”,诸如此类。可实际上,这些威胁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根本不利于孩子复习。

4.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

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5.不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

有些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高考,认为这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己需要全程陪着孩子,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方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所以,一些家长早早的就请假在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志愿资料收集等。

这虽然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表现方式,可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反倒不利于孩子学习,真正有一种“好心做坏事”的感觉。

家长关心孩子本事人之常情,更何况面对的是高考,孩子一生最关键最重要的时候,可谓成长的分水岭。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盲目关心,也不能漠不关心。自己的关心也要掌握好度,不要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