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以上准大学生对挑选专业感到迷茫
据相关统计六成以上准大学生对挑选专业感到迷茫,高教研究专家表示“超过一半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都是盲目或盲从的,有的靠家长作主,有的由老师定夺。对专业和未来有自己明确想法的考生,10个里面大概只有三两个。考生来咨询的时候,我们会问喜欢什么,大多数都说不上来,不少学生仅凭名字猜测学校及专业信息,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对很多考生来说,刚刚经历了前一阶段填志愿时不知道想学什么专业的迷惘和纠结,又即将面临新的迷惘和纠结:不知道即将会被录到什么专业、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喜欢上即将被录取的专业。据了解,有这种迷惘和纠结的“准大学生”在六成以上,他们在专业选报过程中通常会放弃“自主权”,而由家长或老师代为作主,或者是对着招生专业目录随便选。
唯分数,导致自主能力缺失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下,出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专家分析说,孩子兴趣点的形成,有些是内生的,有些则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基本上都是只关注成绩在班上的排名、能否考高分、上好学校。很少有机会深入社会、接触高校。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自主能力、判断能力缺失,而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没辙”。
由于考生中学阶段最高目的就是高考,无暇发展个人兴趣,到了大学后随着高考压力消失,学习动力也大减,所以大学里厌学现象普遍,创新热情更是贫乏。
考前调查:70%的受访高三学生不知道到大学学什么专业
调查中首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在大学中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并在6组大学中选出排名靠前的学校,在5条专业来源的信息中勾选自己了解的选项。在368张高三学生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25名学生选择不知道在大学读什么专业,有31名学生没有选择,有112名学生选择知道读什么专业。整个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0%比例的学生不知道或者不确定自己在大学应该选择什么专业。而在30%选择知道读什么专业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在问卷的其他11个选项中全部选择正确,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勾选一两个选项。
高考报考的决策不仅仅是选择专业及院校
高考报考是个典型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不仅仅是选择专业和学校,而是涉及对未来行业和职业的选择,甚至是生活地点和生存方式的选择。高考报考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存问题,也就是如何获得良好和成功的职业发展,一个是生活问题,即如何获得幸福的人生。家长一定要帮助考生确定好未来的职业标准,按照对应的标准来准备高考报考。
报考志愿是一项大事,不能凭着专业和名字去猜测学校及专业信息,而应该详细的了解。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点,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填报志愿。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