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正在侵害八成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很多父母和子女间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的越来越紧张,但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也是家庭收获幸福感受的重要渠道。
学习是“罪魁祸首”吗?
在对一些家庭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亲子间缺乏沟通,家长教育方式不恰当,以课外班等形式增加孩子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抱以过高的期望,都会引发亲子冲突。
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负担,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2005年的“国内五城市*人发展联合调查”发现,中学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三个方面依次是:“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课业负担过重”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人约占总数的49%,20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0%,近七成学生周末也没有充足的睡眠。研究还发现,“校外学习”和“家教补习”是造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两个重要因素。
如今,报课外班让孩子早学点儿、多学点儿,已经成了家长们的共识。“虽然妈妈按我的心愿报了特长班,但还是‘霸道’地加了两门文化课培训班。”初二学生 小涵向记者抱怨道。“孩子面临升学,我们也不希望她的假期变成‘第三学期’,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得从长远利益考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家长也很委屈。
“老师总拿学习的事跟家长打小报告,家长反过来就会批评责罚我们。我们和家长、老师的关系都恶化了。”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二的 李同学这样看待“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三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家庭生活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担当起“课外辅导员”的角色,仅以分数和成绩论 成败。
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调查发现,中国超过半数的家长打过孩子。“粗暴的教育方式引发孩子强烈的逆反,结果是孩子将学习视为‘敌人’,将家长视为‘帮凶’,导致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和要求,孩子也拒绝接受。”孙云晓说。
“家长和孩子都很慌”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看来,因学业压力产生的亲子矛盾,是社会环境、亲子双方、教育制度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社会环境看,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优胜劣汰”的价值观渐成社会主流,以考试、评级为手段的竞争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至公务员录用,下至“幼升小”考试,无一不是竞争。浸泡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家长不得不对孩子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求在竞争中胜出。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