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心理要如何才能根治?
现在学生在考核上往往都是以考试为主,无论是什么学校,那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在考试当中心存侥幸心理,想着考试的时候作弊,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敷衍起来,要怎么才能去杜绝根治这样的心理呢?
明确学习目的:作弊行为的发生,既要靠学校加强管理和校纪教育,也要靠学生个人调整对学习、考试的认识,真正自觉自愿地遵守考场纪律。服从学校规定,遵守考场纪律并不太难,难的是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尤其是监考老师不在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也就是说在大学里到底应该干什么?国外一所著名大学门口的标语牌上写着这么两句话:走进来,学知识学技能;走出去,给社会作贡献。
这两句话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学习目的。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尚且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境界,我们社会主义高校的学生更加应该这样要求自己。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知识、学技能,没有掌握能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真才实学,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如果对自己、对学习有这样的认识,就不会对考试分数患得患 失,就不会为了及格去作弊。考试的实质是为了检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因而,为了虚假的分数去作弊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注意朋友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言行是相互影响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要慎重,如果朋友中常有人作弊,在他们的熏陶下,总有一天也会觉得作弊无所谓;在某一天,在他们的怂恿下,你也会加入作弊者的行列;或者,他们考试时向你求助,要你帮忙,你碍于情面不得不帮,成为一个被动作弊者。相反,如果朋友都好学上进,品学兼优,久而久之,你也会向他们看齐。所以,大学生如果不想受周围人的消极影响,滑入作弊者的行列,就应该慎重交友,多跟好学生交朋友。
避免作弊诱因:对于一些有作弊倾向的大学生,考试时要尽量消除可能引发作弊的诱因。有些大学生对于作弊,是既想做又 不敢,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但往往又经不起考验,一旦发现有机可乘,就会作弊。因此他们总是把要带的纸条揣在口袋里,早点到考场挑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坐下,不管怎样先为作弊创造条件,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进一步打算。
如果监考老师监视比较严,周围的人都很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题目不像估计的那样难,也许就会放弃作弊的念头。相反,如果老师巡视不是很严,周围的人有“小动作”;或考试题目较难,有可能就会冒险作弊一次。对于这类人,应安排他们考试时尽量往前排或中间坐,前后左右和他人隔开距离,或监考时多在他们身边转转、多盯他们几眼。如果他们发现作弊条件不佳,很可能被发现,也会迫于无奈而放弃作弊的念头。
对于这种有作弊倾向的大学生,考试时不让他们有机可乘,是防止其作弊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作弊现象,除思想教育外还是要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踏实地学习,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