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考试作弊心理要如何才能根治?

考试作弊心理要如何才能根治?

  现在学生在考核上往往都是以考试为主,无论是什么学校,那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在考试当中心存侥幸心理,想着考试的时候作弊,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敷衍起来,要怎么才能去杜绝根治这样的心理呢?

  明确学习目的:作弊行为的发生,既要靠学校加强管理和校纪教育,也要靠学生个人调整对学习、考试的认识,真正自觉自愿地遵守考场纪律。服从学校规定,遵守考场纪律并不太难,难的是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尤其是监考老师不在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也就是说在大学里到底应该干什么?国外一所著名大学门口的标语牌上写着这么两句话:走进来,学知识学技能;走出去,给社会作贡献。

  这两句话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学习目的。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尚且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境界,我们社会主义高校的学生更加应该这样要求自己。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知识、学技能,没有掌握能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真才实学,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如果对自己、对学习有这样的认识,就不会对考试分数患得患 失,就不会为了及格去作弊。考试的实质是为了检验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因而,为了虚假的分数去作弊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注意朋友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言行是相互影响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要慎重,如果朋友中常有人作弊,在他们的熏陶下,总有一天也会觉得作弊无所谓;在某一天,在他们的怂恿下,你也会加入作弊者的行列;或者,他们考试时向你求助,要你帮忙,你碍于情面不得不帮,成为一个被动作弊者。相反,如果朋友都好学上进,品学兼优,久而久之,你也会向他们看齐。所以,大学生如果不想受周围人的消极影响,滑入作弊者的行列,就应该慎重交友,多跟好学生交朋友。

  避免作弊诱因:对于一些有作弊倾向的大学生,考试时要尽量消除可能引发作弊的诱因。有些大学生对于作弊,是既想做又 不敢,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但往往又经不起考验,一旦发现有机可乘,就会作弊。因此他们总是把要带的纸条揣在口袋里,早点到考场挑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坐下,不管怎样先为作弊创造条件,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进一步打算。

  如果监考老师监视比较严,周围的人都很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题目不像估计的那样难,也许就会放弃作弊的念头。相反,如果老师巡视不是很严,周围的人有“小动作”;或考试题目较难,有可能就会冒险作弊一次。对于这类人,应安排他们考试时尽量往前排或中间坐,前后左右和他人隔开距离,或监考时多在他们身边转转、多盯他们几眼。如果他们发现作弊条件不佳,很可能被发现,也会迫于无奈而放弃作弊的念头。

  对于这种有作弊倾向的大学生,考试时不让他们有机可乘,是防止其作弊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作弊现象,除思想教育外还是要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踏实地学习,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