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陪读”弊大于利 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国人都了解。现而今,为了孩子能上所心仪的学校,不少现代“孟母”忙着搬家,有的家长还停薪留职甚至辞职当家庭主妇专职陪读。一时间,陪读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客观而言,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跨区就读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此一来,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就大大增加,有的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家长索性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看来,在“中国式陪读”的背后,有着“中国式”的无奈。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创造好一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等为代价,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种做法就显得过犹不及了,更与“孟母三迁”的本意相悖。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中国式陪读”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仍在作祟外,与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不无关系,也与“独二代”、“独三代”的娇生惯养等密切相关。
“中国式陪读”是把双刃剑,但明显弊大于利。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一些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包括造成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
陪读,最后陪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如此严重后果家长们不应小觑。再进一步讲,孩子们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陪着牵着又能到何时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此外,现在学校、商家、媒体释放的一些类似“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舆论,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家长要理性看待陪读,从现实出发考虑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需要和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想法。毕竟,单纯的学业优势并不足以让孩子在社会上自立。
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式陪读”,我们在批评应试教育弊端,呼唤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作为家长首要的是做出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从众。记得鲁迅先生在上世纪初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怎样做父亲?笔者认为,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深思: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当家长?
都说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父母有父母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任务。”在笔者看来,父母努力工作本身就是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应该做的更多的是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自主挖掘潜能。而不是大事小事都包办代替,这样终究会让孩子失去应该有的经历,缺少必须有的自主判断力,进而影响到小孩的成长,为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埋下隐患。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