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心理对策已成为孩子的精神靠山
由于进入初中后学科化程度加大、难度上升,加之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增强,老师和家长对于成绩的要求提高等原因,“小升初”的孩子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学习自信心降低、有挫败感、叛逆心理显现等诸多问题。
“这么多科目,还没开始学就觉得丧气了”、“孩子越来越追求个性,怎么好像变得叛逆了”、“管教他几句根本不听,怎么说才管用啊”……新学期还没开始,不少该“小升初”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不知所措、迷茫和忐忑等心理问题,论坛上也频频发出家长们焦虑的声音。专家们对此也指出,由于进入初中后学科化程度加大、难度上升,加之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增强,老师和家长对于成绩的要求提高等原因,“小升初”的孩子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学习自信心降低、有挫败感、叛逆心理显现等诸多问题。
典型问题
进入初中,孩子的心态容易起变化
问题一:学习阻力加大 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陈明(化名)和唐俊(化名)从小就是好朋友,念同一所小学,成绩都十分优秀。去年又同时考入某示范中学。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唐俊作为女生抽象思维较差,成绩有所下滑,而原本和自己成绩相比还差一些的陈明,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并和同学交流,成绩后来慢慢把唐俊落下不少。唐俊直到现在还怀有强烈的挫败感:“我不敢向老师提问,我怕自己的问题很蠢被别人笑话。”于是,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阻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更重了,唐俊的学习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问题二:进入青春叛逆期
“他们90后特别讲个性,这孩子原本挺乖,怎么小学一毕业,就想着美甲卷发。这样讲究打扮是不是早恋了?说又不听!”一位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抱怨和担忧。
此帖及之后的跟帖满是家长对于孩子“小升初”后一些行为的忧虑:孩子开始讲究吃穿打扮;进入新环境与同学关系紧张,与老师交流减少,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长的话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发火摔门而去……
原因解析
科目增多、难度加强、青春萌芽造成准备不足
原因一:
缺少对小学到初中阶段不同特点的清醒认知
“有两种情况:一是和自己比,小学成绩还不错,初中转折时没能把握好、改变学习方法,造成成绩下滑,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二是和同学比,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发现自己做不好的别人能做好,心理上不平衡和嫉妒,最终演变成强烈的自责,从而上升为挫败感。产生这样的心理情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升初’的孩子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才会对新阶段的学习生活、新的特点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
发现孩子们普遍会因为科目增多、难度加强、自己不善于分配时间而产生烦躁厌学情绪。其实他们内心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和自卑,这样的情绪多是由于没有从思想上有一个对小学到初中阶段不同特点的清醒认知造成的。他们心理上要求进步,但思想却还没有准备好。
原因二:青春期性意识萌芽 叛逆心理日趋明显
小升初的孩子普遍年龄在十二三岁,正值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所以青春期心理特点就十分明显,比如追逐个性、性意识萌芽、叛逆心理等等。
“青春期性意识萌芽,是孩子由生理变化引发的正常心理现象。孩子和家长都不要产生太大的恐惧或是急于否定这些正常的心理情绪,应当予以正视和正确对待。”田教授提醒,“小升初”孩子和家长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应过分夸大,也不应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