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教师与学生之前应怎样相处

教师与学生之前应怎样相处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当今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怎样心理素质呢?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学生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无论是聪明的或是愚钝的学生,总有其个性品质中的某个弱点或优点,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适时地用爱心来引导感化他们,教师绝对不能疏远、孤立学生,而是想办法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考虑他们的经历,并努力激发他们每个人的自尊心,使他们相信老师的良好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爱是相互的,只有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能亲近和信任教师严厉的训斥和蛮横的打骂只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却不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有时甚至会造成破罐子破摔,消极厌学的不良后果教师所演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他不仅是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播者和纪律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把学生视为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用博大的胸怀与学生交流感情,用赤诚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同志式的探索真理。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极大地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广泛采用探究式等多种方式,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所以然,这样,教师必须在字上下工夫,在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获取可靠的信息,并及时予以反馈调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肩负着培养素质全面的跨世纪人才的光荣任务。要想圆满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工作能力以外,更应具备良好的师德行为和高尚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