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破解考前焦虑
再过两个月不到,杭城的中高考就将开锣。有不少家长近日反映,孩子已经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记者特别采访了纳思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心理学博士李育新。他把孩子大考前产生不良情绪的症结,首先归向大人一方:“孩子考前紧张,家长、老师不是局外人,反而是问题根源之一,应该首先行动起来。”
90后考生的特点是情商、逆境商都比较低,情绪的变动系数大。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爱学习一门课程”,或者“跟家长赌气,偏偏逆反不好好学习”的情况。李育新认为,越是到考前,考生与其说是众星拱月,不如说是众矢之的。考生往往每天时时看到倒计时牌,耳朵里充斥着“加把劲了”,这可能最让他们揪心。
李育新认为,家长要多用“放大镜”肯定孩子的成绩,但语言要讲求艺术。他认为,家长们大多没有意识到一个“通病”——特别爱暗示,反而让孩子紧张。“比如孩子临出门去考试,家长会说‘别紧张噢,粗心的毛病不能犯。’对于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魔咒——本来不紧张的一听就紧张了!”同样一句话,李育新建议家长“何不说成‘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而课堂上,老师除了讲题,也很喜欢说“上届同学取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你们这届如何如何欠缺。”——听着心凉。建议老师实说“你们这届是我教过的最棒的孩子!”千万别吝啬你的鼓舞,这对信任老师的学生们来讲非常重要。
李育新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单词stressed(压力),这是个让学生很害怕的词,好像没有办法解脱。“其实,你把这个单词反过来写,就是desserts(甜点),一听甜点,是不就让人很轻松?”李育新表示,临考前,大家不妨都从别处看待问题,这样,不良情绪不仅不会爆发,反而能转变成动力。
相关文章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