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心理调适法教你应对考前焦虑
今年4月25日前后进行的“13省联考”已经迫在眉睫。距离考试仅剩不到10天左右的时间,考生进入冲刺阶段阶段。专家根据多年的教学和辅导经验认为,伴随考试时间的临近,压力的加大,很多考生将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情紧张、容易烦躁、食欲不振甚至失眠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可怕,这些都源于所谓的考前综合症,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调制。在这里,中公教育研发团队的心理老师,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学上非常有效的自我调试法,帮助广大考生正确认识考试,健康积极地心态从容应考,最终取得成功!
一、回避法
所谓“回避法”,即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考前焦虑的外部刺激因素。
因为在考前焦虑的心理困境中,大脑会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转移注意力,可以产生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如个考试相关的书籍、试卷,公务员考试的新闻和消息等都属于导致焦虑的外部刺激。专家认为,在冲刺阶段,良好的心理状态,比知识的复习更加重要,虽然这些资料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了解和准备的,但如果你的考前综合症症状比较严重,适当的回避能够有效地缓解紧张感,给思维一个放松的空间。
二、变通法
“变通法”就是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或者叫做“阿Q精神”,这在心理学上叫合理化。
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比如说,考生在复习中对难题新题感到束手无策,经过努力学习仍然不得要领,那么不妨认为,难度大的题目自己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而且通过中公教育专家对试题的研究,难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少,适当的放弃不会对考试成绩造成致命的影响,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完全吃透,自然也就不用因为这个而心烦意乱。
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对于备考来说也很实用,比如说有的考生行测成绩不佳,但申论写的很好,那么可以这样想,行测的不足能够通过申论来弥补,只要我复习的时候把握好了行测的基础题目,拿个及格分没有问题,那么我就可以用申论的良好发挥来弥补,因此也就不用感到焦虑,而是应该想着努力发挥自己的强项。
三、转换视角法
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件事情,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陷入焦虑状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专家根据历年的考前辅导经验发现,考前的这种紧张感,只要适度,是有一定益处的。这种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会导致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改善供血。换句话说,适度的紧张能够让你在考场上注意力更集中,大脑的运转加快,记忆力增强,当然是有助于考试发挥的。因此不要因为考前轻微的焦虑感而烦恼。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