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分数刷刷降 只因同学一句话

分数刷刷降 只因同学一句话

  【最新数据】来自沈阳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门诊统计:在近三个月收治的1050名患者中,青少年患者人数最多,占48.5%,而其中因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的占到一半还多。

  “半大孩子”不会交往

  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刘长辉介绍,这些患者大多集中在12-20岁,其中又以初中生和高一学生这些“半大孩子”为主,女孩比男孩略多。

  抑郁、焦虑、忐忑不安、不与人说话……“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存在着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甚至是根本不会交往。”据刘长辉分析,青少年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特点,再加上敏感、脆弱的特殊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往往因为一句简单的话、一件很小的事就引发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一类:单纯的交往障碍比例高

  [典型病例]性格内向的纤纤(化名)在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一,成绩优异。有一天,她原本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逛街,但临时有变化去不了,她自己不想说,就请好朋友去转达。放学后,她和其中一名同学碰面,没想到对方看也不看她一眼就走过去了。“是不是传话的人说我坏话了?”从那之后,纤纤一直犯嘀咕,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回家愁眉苦脸,成绩一落千丈。万般无奈下,父母带她求助于心理专家,这才找到了病根,竟然就是为了一句话。

  [专家分析]就诊的青少年患者中,约20%都属这种情况单纯性的交往障碍,而根源多在于家庭教育。很多孩子从小走路摔倒了,家长往往会埋怨“路太滑”,而且赶紧上前扶起来。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有问题,孩子会习惯性地从周围环境和他人身上找原因。面对挫折、失败和人际关系时不会应对,只好选择回避。

  第二类:“性年龄”提前的隐忧

  [典型病例]初三女生小艾(化名)想要退学,一个多月以来,她总是以泪洗面,甚至不想吃饭。经过多次交谈,专家这才揭开了她心里的谜底:原来,她的“男友”要和她分手,可她已和“男友”发生过多次性行为,还堕过胎。而且,她在初一的时候就曾交过男朋友,也发生了性行为。

  “我爱他,就该和他在一起。”这就是小艾对人际关系中某些概念的错误定义,而专家表示,持此类观点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专家分析]“几乎每个月都会接诊到类似这样的患者。”刘长辉分析,导致部分青少年“性年龄”提前的原因主要源自家庭与社会。“从小到大,他们总是管着我,却根本不关心我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父母的这种“关心”让小艾内心很孤独,迫切渴望能找到真正的温暖。她认为,第一个、第二个“男友”都是她最好的倾听者,她简单地认为这就是爱情,而身体是最好的爱情表达方式。

  面对青少年因为人际交往引发的种种心理困惑,专家表示,现在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是与父母等家庭成员交往,与同龄人交往少。如果从小父母没有给孩子正确的挫折教育和起码的基本交往能力的培养,一些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偏差,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本报记者朱晓京

  【解决之道】“人际交往障碍”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专家认为:青少年产生人际交往困惑的原因在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网络、电视上情感剧中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使一些女孩子误解了朋友的含义;男孩子则迷信于武侠片中的朋友义气,在生活中盲目效仿,这成为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困惑的社会根源。校园里,因兴趣、地域、成绩等产生的不同“帮派”也导致了青少年的一些困惑,而家长因工作压力大而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或是交流的方法不正确,则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专家建议,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呵护过度,应该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生活空间,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避免造成客观上的情感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