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教育: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教育: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广大西部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是一个薄弱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大都由家中的老人照顾,致使农村出现了这样的三种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少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低的多了,对孩子的成长有力辅导的少了;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了,对孩子成长用心辅导的家长少了。鉴于此,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尽管现阶段开设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应该正视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努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教师是陌生的,更谈不上开设课程。对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尽快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起来。

  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有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集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也可以作健康问题的辅导。集体辅导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两者结合的形式,不只是为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服务,而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也不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再去补救,而应该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和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问题,所以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

  三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另外,科任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者,每一个任课老师通过创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及时给学生以赞扬,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就会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学习中,就会敞开心扉,欣然接受老师教给他的知识,从而达到消除自卑、嫉妒、逆反等不健康的心理。

  以上问题是针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实用性解决方案,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系统地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例如在一年级的目标是认识学校、适应学校环境及新的学习生活、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诚实、不说谎等,而在五年级目标则是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围绕抽象思维开发智力,通过训练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系统地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