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学习问题

"中年级"现象引关注 今年"课堂节"心理辅导是热点

"中年级"现象引关注 今年"课堂节"心理辅导是热点

第七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最本土、最草根的项目——下城区第二届“课堂节”正在火热进行。本届“课堂节”共有16个学科的两千多名教师参与,涵盖了中小学、幼儿园的全部学科,前后历时一个半月,以教学展示、学术论坛、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

  上周五,中小学心理辅导研讨活动在江心岛小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00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和教师云集下城,共同探讨学习心理辅导的有关问题。

  虽然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先天差异,但是杭城一小学的老师们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发现,“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心理因素干扰很大,而老师们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象:

  步入“中年级”,学习差异将扩大

  “幼小衔接”和“小升初”都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但其实小学中年级也是学生的重要过渡期。江心岛小学副校长毛燕青介绍,在低年级阶段,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力与班级平均水平差异并不大,但随着年级升高,差异逐步增大。学校心理辅导室在接待来访时,发现属于学习问题接受辅导的学生从进入中年级以后开始增多。

  毛燕青分析,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书面言语的发展开始逐步超过口头言语的水平,随着步入少年期,孩子们独立性逐渐增强,但自控能力还较弱,因此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自制力和坚持性不强。中年级课程难度增加,学习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孩子们容易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阶段往往按幼儿园、小学、初中来划分,重视幼小衔接和小升初的问题,却往往容易将中年级忽略过去。”毛燕青说,学校心理辅导室的研究表明,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中年级。

  目前,江心岛小学有5名持有心理资格证的老师,他们定期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值班,接受孩子们的求助。面对孩子们的种种烦恼,心理辅导老师们制定了教育会诊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策略,确定辅导课程,对语文学力处于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调查:

  “后三分之一学生”成绩易受心理影响

  江心岛小学的老师们提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其实受心理影响很大,学校里“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学不好往往都有各自的心理原因,所以,老师如果善于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在三、四年级共120名学生中做了语文学习烦恼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语文成绩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语文学习烦恼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余三分之二的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书写磨蹭”和“完成练习困难大”,这三项分别是票数最高的选项。

  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毛燕青老师提供的例子也许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害怕学语文的三年级女生小F告诉老师,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听讲容易分神、书写磨蹭、完成练习困难大,当在家没人督促的情况下,她会一直磨蹭作业,自顾自在桌上画画,家长一旦催促,自己就会发脾气。

  老师们联合心理专家为小F“会诊”并开出“药方”:首先,家长要改变“阅读训练要做得越多才越好”的观念,不要再增加额外的家庭作业,因为大量的写字会使孩子疲于应付;其次,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串珠子、拼图游戏提高注意力水平,坚持感觉统合训练;最后,及时鼓励强化正向行为,孩子的每一次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