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咨询增8成 家长学生应保持平常心
近期,团市委“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热线发现,前来咨询考前心理焦虑问题的学生和家长数量明显增多。一个月来相关来电数同比增加了近八成。多数人反映: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好学生”因为临近期末考试成绩下降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家长需调整过高期待
辜先生的儿子今年初三,就读于一所区级重点中学,最近一次模拟考中,名次从全校30多名下降到100多名。儿子的退步让辜先生很担忧,他害怕儿子不能如期考入市重点高中。因此,他太太请病假在家,全天陪儿子学习。但儿子似乎并不领情,还对此表现出反感,厌学情绪有所增加。
心理咨询师建议:初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均可能对学习带来一定影响,成绩出现波动属正常现象。家长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一定不要“谈虎色变”,产生紧张心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关心孩子,调整不切实际的期待,让孩子自然地发挥,这样,孩子学习成绩反而会得到提高。
小失误引发“负性总结”
小秋今年高三,平时成绩总是班上前10名,但近期的摸底考名次大幅下降,她因此吃不好睡不好,整天都在想着“女生到了高中就变笨”的说法,认为自己的能力到极限了,没希望考重点大学。
小秋的心理在考生中很普遍,“12355”心理咨询师指出:高考前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偶尔的小失误就给自己做“负性总结”。克服这种现象,首先要增强信心。心理咨询师建议小秋将负面情绪用笔写出来,逐条分析,如果觉得没有道理,就将其删除,与此同时,写出自己的优势,恢复信心。
平稳度过考前“备战期”
心理咨询师茆玉书认为:中、高考前半年是一个“特殊时期”,不仅是考生学习、复习的“备战期”,也是考生和家长心理上的“备战期”。这时考生和家长应该正确看待每次考试成绩,抱着坦然的心来交流、沟通,正视失败、克服困难。
茆玉书建议,家长首先要平复情绪和心态,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焦虑情绪,要鼓励孩子说出来。考生自己也要调整心理,科学安排时间,适当休息,增加体育锻炼,保持一颗平常心。
-
青少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现在这个生活中,我们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学的时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写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的高三学子也即将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就可以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说,
-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花多少钱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何不同?孩子即将进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年,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学习,而且学习的很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厌学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