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引发七成学生心理恐慌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五花八门、前所未有的就业手段出现在了“80后”大学生中。求职招聘中的奇怪现象也纷纷被披露:某女大学生在多次求职不成的情况下以媚人的低胸罩吸引企业的注意力,某地人才市场上出现企业要求女毕业生应聘必须搭配一名优秀男生的“拉郎配”,大学冷门院系热衷于“讨好”企业需要而“改名”……
现实的压力也使毕业生透不过气来。来自农村的金廷满谈到自己的就业期望,还是比较务实,但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我家那边就出了我这么个研究生,实在是被亲戚朋友赋予了很多过头的期望,总以为我会发大财,有时被说得很不好意思,他们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艰辛,但我又能说什么呢!”
在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调查中,56.95%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是“扩招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大军”,55.97%的受访者认为是“现实与理想有巨大的差距”造成的。针对“80后”大学生种种“就业恐慌”的表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认为,“就业恐慌”主要来自找工作时的茫然无措,平常没什么职业规划,一有就业的机会,也不看是什么要求就一哄而上,同时找工作四处撒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达到了62%。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剑副教授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机构应该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帮助,同时,张剑认为,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恐慌”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
- 
                            
                                记录自己的心情可以消除内心的抑郁情绪感觉低落或恼火?你的荷尔蒙可能要承担全部责任。自然疗法,例如,在日记里写下消极的情绪或喝中草药可以帮助你感觉好点。
- 
                            
                                青春期综合征的对症治疗方法青春期是大家都必经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是最难以管教的。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十分的头疼,就怕他们出现
- 
                            
                                紧张焦虑会影响女孩子的身高美国纽约州心理研究所儿童心理学家对716个从9岁到18岁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感觉紧张的女孩子会比感觉快乐的女孩子矮5.0
- 
                            
                                青少年叛逆心理如何克服对于青少年的叛逆期,这是很多家长都十分头疼的,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这又是他们必经的一个阶段。因此,家长应该如何克服孩子叛
- 
                            
                                怎样判断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青春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若是大家没有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那么就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