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不信任身边的人
以前蔡康永上节目时说,“十五岁的时候不愿去学游泳,十八岁的时候一个你喜欢的人邀你去游泳,你只能说“我不会”;十八岁的时候懒得去学英文,二十八岁的时候有个很棒的工作机会,不过要求流利的英文,你只能放弃。年轻的时候,懒得去学习,未来也许真的会为此错过很多机会。”
然后他就突然说,这不就是以前的人总在讲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么。
我在看节目的时候就觉得前面说的好有道理好有内涵,看见后面那句“俗语”,却很抵触。
老师父母朋友在给建议摆道理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一遍一遍的在重复过去说过的或是讲老话,目的是针对某一缺点希望我们做改变,但我们早已练就听老话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直接从另外一边的耳朵冒出去了,根本不会再对心灵有所触动。
我相信如果身边的人,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提炼出来,对着你就像是对着想让彼此产生好感的人那样说话,你也一定会听进去,而且这个人在你眼中,也不会只是“亲近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棒的亲近的人”。像也有回答说,越是亲近的人越不在意,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互相习惯造成思维定式导致行为死板最后无视。
人脑在处理新异刺激和处理熟悉的常规刺激的时候流程是不同的,对新异刺激人脑会分配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去进行处理,以便学习新的处理方式;而对于常规刺激人脑会在不断刺激-反应过程中形成一套习惯性的反应方式,以后再遇到也不需要分配注意力,直接就会自动处理掉。
这种机制主要是为了节省注意力资源,我们可以注意到小孩子看朵花都能看半天,成年人则大多直接略过,如果成年人也是一朵花看半个小时,那就没法做其他工作了,我们每天很多的反应都是高度自动化的。在熟人和生人劝诫方面也是一样,一个熟人说了一百多遍的话,大脑早就自动处理掉了,而生人因为有陌生这个新异刺激,大脑就会分配注意力去考虑,因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印象。
另外所谓熟人,不管亲子、同学、父母、上下级,多少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有利益联系,其建议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多少都会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我们潜意识里都知道这一点,因此有时候熟人的建议反而打个问号。相比之下,陌生人跟你萍水相逢,以后可能也没什么关系,一般他没有什么动机刻意来讹你,所以对陌生人的建议有时候反而容易采信。
亲近的人,除去直接血缘关系,往往是利害关系很密切的人。自己也经常在他们的相同的环境中,平时也喜欢他们的各种观点。会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在局中,无法看得清环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敌人和不认识的人,站前不同自己以往的角度,会有一些新鲜或者不太俗套的话,有时候听着可能很烦,但是很有用。
哲学上来说,兼听则明。听取了多方面的言论,才会对一个事情有足够的了解,能做出自己不后悔的抉择。
-
影响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一般在家庭中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会存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关系,而且就像一些夫妻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女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婆媳之
-
住高层的人阳台有哪些注意的事项?一般现在的房子都是一些小高层,但是在小高层上面住着,其实也是有很多的风水禁忌的,如果是想要自己变得越来越随心,那么现在就
-
警惕 十种心理压力会让你家庭破碎因为现在的社会也是越来越开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是,开放了很多,现在的婚外恋其实也是有非常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十种心理压
-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对于儿童心智的开发,各方面素
-
你的孩子是哪种气质?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下海孩?没有哪个父母生来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都是需要一个不断探索摸索学习进步的过程。其实孩子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