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家庭关系

父母如何提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父母如何提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待 孩子问题苦恼,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自己的话,叫他(她)做什么,孩子偏不,有时候还顶嘴。有位家长朋友哭着说,孩子小的时候很乖的,长到五岁的时,开始渐渐不听话,甚至出现殴打父母、爷爷奶奶,有时,说他一句就不耐烦的说,“你给我滚”。一听到这样的话,心都要碎了。

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简单地说威信就是威严与信用,严而有信,信辅以严,有些家长以为威信就是威严,所以经常发脾气。虽然现在家长使用暴力的现象不算泛滥,但训斥孩子的现象却是司空见惯。还有父母以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实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

家长朋友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威信的来源不是靠高压、威慑得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

首先,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再次,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第四、父母一致,红脸、黑脸要不得。教育时,口径要一致,提前想好策略,不能父亲教育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哭声凄厉,“你就先打死我好了”,或者爷爷辈长辈出面维护。还有就是,惩罚之后一定不要让孩子看出你的不忍,不要马上去劝慰,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落泪和自我惩罚。惩罚要让孩子感觉到一定的压抑、挫败和沮丧,要让孩子留下十分不愿重复、极力避免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