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家庭关系

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对于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夫妇来说,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去学习的一门课程。可以说,婆媳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睦,婚姻稳定和夫妻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仅次于婚外情的破坏夫妻感情的又一“杀手”,对其造成的影响力和伤害力应该引起社会人士和婚姻家庭成员的高度重视。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婆媳矛盾的一些主要特点,其一是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引起婆媳矛盾的事件涉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如经济的支配权,家庭事务的承担和分配,孙辈的教养,老人赡养等问题上的分歧;其二是矛盾的持久性,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庭的主轴是“父子之间”和“婆媳之间”,而附轴是“夫妻关系”,婆婆行使家庭事务的绝对主权,媳妇在家接受婆婆的指令来完成家务劳动,日久矛盾自然会产生,而且社会经济状况和居住模式的影响也是矛盾产生的客观因素。其三是矛盾的难调和性,婆媳矛盾比夫妻关系等其他家庭成员矛盾多得多,严重的多,而且婆婆与丈夫间,妻子与丈夫间,夹杂着亲情,爱情,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婆媳关系成为“永恒的难题”。

再来看看一下婆媳矛盾的主要起因,首先代际价值观差异是矛盾的基本面,婆媳成长在不同时代,因不同经历下形成的价值观差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消费观不一样而产生隔阂;婆婆管制挑剔媳妇;媳妇要求有更多的话语权,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其次非血缘关系使婆媳间缺少包容,婆婆认为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我,儿媳缺乏“真爱之情”而无法做到;而儿媳称婆婆为“妈妈”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妈妈相比,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当对方无法满足自己预期而渐生失望和不满;再次是女性的敏感天性提高了矛盾冲突的概率,如婆婆说“无论对她怎么好,她也不会变成女儿”,媳妇更容易说“哪个媳妇是婆婆生的,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女儿那么好呢!”,都夸大了对方的不足之处而忽略了对方的长处;最后是情感上的剥夺,婆婆觉得媳妇进门夺走了儿子对自己二十几年的感情,而妻子又感到是婆婆分享了丈夫对自己的爱,双方在情感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竞争,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同性排斥”理论:婆媳之间由于一种非血缘的同性关系,天生存在一种排斥情绪,较鲜明地指出了这种关系的实质。

那么婆媳关系是否就是不可能是和睦,健康,不可调和的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何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处理技巧有哪些呢?
首先要逆转惯性思维,淡化这种非血缘关系,婆媳之间既没有像夫妻之间的爱恋关系,又没有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其本身缺乏凝聚力。我们不妨把这种关系转换成一种同事关系,平等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了解,摆正态度为建设好家庭和睦与稳定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

而后婆媳间要多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沟通,由于价值观不同,生活习俗差异,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是避免矛盾和冲突的有效途径。讨论共同关注的问题,沟通商量,找到双方接纳的方法。婆媳都要理解和尊重多方的价值观,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经济地位,双方是平等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家庭经济尽量提前原则化,预防纠纷发生,要提前达成相关协议,并尊重双方的意见,随后大家一起遵守协议内容。

再后建立和建设和睦融洽的婆媳关系,媳妇要以尊重老人为本,细化在日常生活中,吃住在一起时要支付生活费,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而不一味责怪,有不一致时让老公出面协调,而不是要挟丈夫,不轻易让娘家人掺和进来及娘家人不一味帮自己女儿,遇到家庭大事主动张罗,培养感情,不是原则性问题不纠缠,唠叨,事情过去后不再重提,婆婆以“岳母关系”为参照:岳母把女婿当自己的儿子看(至少是半个儿子),改变有失去儿子的失落感,应有多了个女儿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搞好婆媳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影响到了夫妻关系,又影响到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幸福,还影响到子女的教育和成才。当你有婆媳关系方面的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较好处理解决时,进行婚姻家庭的咨询就很有必要,咨询师帮你找到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为改善婆媳关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协助和帮助你落实行为的改变,最终改善你的家庭关系,也使你今后有能力自行处理生活遇到的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