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情绪中暑”与气温饮食和睡眠密切相关

“情绪中暑”与气温饮食和睡眠密切相关

人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从生理学上来讲,当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会造成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供血不足,*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会受到很大影响,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兴奋性过高、烦躁、爱发脾气,并随着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呈现出时段性。

多项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夏季情感障碍与气温高、出汗多、饮食和睡眠减少4项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高温湿热的“桑拿”天。

人们出汗多,大脑细胞容易脱水,体内钙、镁、钾、钠、锌等电解质代谢易发生紊乱,再加上睡眠少,食欲差,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可能会出现易激动,烦躁暴怒,乱发脾气,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思维紊乱,行为失常等问题。

夏季睡眠质量影响情志

炎热的夏季,一定要让自己每天都睡个饱觉,这样不仅能有个最好的精神状态,同时脾气也会温和平静很多。按照*生物钟作息,每天的睡眠应保持在8小时左右,入睡时间不宜超过晚上10点,否则即使睡够8小时,但睡得太晚,不符合*生物钟,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其次,睡眠的质量要保证,睡前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也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卧室力求安静。夏天建议冲个温水澡后再上床,或者温水泡脚20分钟也可以促进睡眠。

热天缺水可致夏季情感障碍症

与秋冬季节易发抑郁症相反,盛夏到来时,人的情绪也极易“升温”。多项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夏季情感障碍与气温高、出汗多、饮食和睡眠减少4项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温湿热的“桑拿”天。不少人也明显感觉到,在夏天时人们特别容易动怒,生活中的一点小摩擦也会也会引来矛盾和纠纷,有的人甚至进行表现出狂躁的怪异行为。

这些突发行为异常的患者最多最常见于经过长途坐车奔波后的旅客,此前没有精神病史,因车厢环境受热辐射影响比较严重,空气闷热,长时间坐车极度疲劳,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也不正常,以致大脑细胞脱水,出现类精神病行为,患者可见破口大骂、无故打人、脱衣祼奔等失常举动,不得不被周围的人约束后送到医院治疗,患者经降温补水和短暂治疗后很快可恢复正常。他们并非真的患上精神病,而是典型的夏季情感障碍症。

因此预防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要注意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尤其注意生活作息、防暑解暑、饮食合理,才能有效的预防情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