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钱越多我们真的就能越幸福吗?

钱越多我们真的就能越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幸福需要什么条件?我究竟要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相信这些问题是每个现代人都会自问的话题。这不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到底幸福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这个问题可以经过科学统计得到答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14年12月,北京社会心理建设联合会发布的《北京市居民社会心态报告》及《北京居民情绪报告》显示,2013年,带着悲观、不满等负性情绪生活的北京居民占23.1%,其中“80后”情绪最差。低收入者最悲观,高收入者最浮躁,中高收入者最平和愉悦,而中低收入者最乐观。有人不禁要问:拥有金钱的多少是否会决定人们幸不幸福?

报告中,“80后”之所以幸福感最低,是因为他们处在事业打拼期,紧迫感强,体验到更多压力。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幸福与否可以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我们从危险重重的远古一路披荆斩棘走进现代文明,心理上承受了很多痛苦。我们总会比较、评判、批评自己。

接纳承诺疗法(ACT)中,心理灵活性的4点要素能助我们实现幸福。

1.接纳:接纳意味着敞开心灵,为痛苦的感受、冲动和情绪扩展出空间,而不是试图压制或推开它们,你也不再那么烦恼。

2.认知解离:偏执时常会发生认知融合,造成无休止的担忧。认知解离能让人与负性想法保持距离,认清“想法”仅仅是“想法”,并非“事实”。

3.关注当下:关注并全身心地投入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而不是沉浸于过去或为未来担心。正如一首歌唱得那样:“那地上花瓣,看完了就完,没必要再联想。”

4.观察自我:以己为景,就像站在塔顶,向下看见自己的行为、思维、情绪、感受等,却不受其影响。

幸福不是一个抽象名词,是没有办法通过口耳身教可以立时体会到的。可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绝对是不一样的。作为我们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的这一代,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摸索,来搞清楚对我们来说,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幸福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需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