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手机pad不离手 闲不下来的现代人

手机pad不离手 闲不下来的现代人

工作的时候繁忙,但不工作的时候,人们也没有很闲。不少人一下班就开始掏出手机刷微博、聊微信、看小说、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会闲着。

几十年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 弗洛姆就表达过类似的担忧:“人们往往同时干几件事,看书、听收音机、谈话、抽烟、吃饭、喝酒……我们已经很难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不说话、不抽烟、不看书和不喝酒。”而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这种情况,显然愈发严重了,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究其原因,主要有4点:

第一,社会太浮躁,生活节奏提速

手机响,电话催,看电视剧“快进”,拍照要立等可取,企盼一夜暴富,憧憬彩票中奖……在这样一种全面追求速度的潮流中,很多人像不停歇的陀螺,似乎要把每一天都过得像打仗一样,但人性中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需求被压抑到了几乎可以视而不见。

第二,竞争太激烈,害怕时间虚度

随着社会变革,竞争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等于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不情愿就这样安静地坐着,所以只好一刻也不停息,恨不得把每一秒榨出价值。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人们感受到虚度光阴的恐慌。看着他人忙忙碌碌,自己心生恐慌,也只好加入脚步匆匆的大军。讽刺的是,并没有多少人因此感到充实。

第三,人际往来多,生怕自己落伍

闲不下来就是怕无聊,根本原因在于害怕与社会脱节。当今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空前发达,每个人都身处无数“朋友圈”中,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人际往来、心理支持都或多或少有影响。假如不时时刻刻混迹于各个圈子中,就有落伍的可能性。人们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就被社会抛离了。

第四,缺乏自信,不敢面对自己

不自信的人总想有人陪,总希望把每一刻每一秒都填满,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样的人多半没有接受孤独(也就是自己),甚至否定了孤独和自己,觉得必须要和别人在一起才会好过和安心。

林语堂先生曾在《人生的盛宴》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能够或敢于闲下来的人,身心都有了对人性的回归。

心里平静下来才能让人更有精神和思考的空间,让人回到从容、平静的本真。不妨约上几个好友一起聊天,不妨关掉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内心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