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毕业生的心理困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工作不好找,回家找父母”的“啃老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急嫁族”,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的产生,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境。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目标模糊
目前,由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或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心理误区多
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他们或相互攀比、缺乏主见,或脱离实际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因而就会产生焦虑、失落、恐惧等情绪。
心理冲突增多
有的毕业生心理冲突明显,表现为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注重实现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公平竞争但期待自己特殊化;希望独当一面又渴望别人帮助。
自我认知偏差
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有些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就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心理封闭
有些学生在找工作时疲于奔命却总是不尽人意,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却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他们就产生自我怀疑和恐惧社会,甚至出现多疑、孤僻、自卑等症状。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对学生本人不利,对其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面对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一些工作无着落的大学生出现焦虑、迷茫、失落等症状,觉得前途灰暗,心理压力较大。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凸显出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不足。
在临近毕业时,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平和的就业心态。高校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有专家指出,高校专业化、精英化教学模式的天然缺陷,容易导致学生自我期望值过高而又不适应现实社会。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