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怎样应对慢性疲劳综合症

怎样应对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综合疾病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症发病率约为0.2%-0.7%,多见于20-50岁的人。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状态中的一种,又称第三状态,既非健康状态,也非疾病状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京友谊医院疲劳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大多为20-40岁,以30岁左右的青年人多见,且男、女比例相当。这些患者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也有成功商人、企业老板,其中也不乏青年学生。究其原因,多与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期抑郁、缺乏自我保健知识等有关。

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不明

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成因目前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有关。目前世界上关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最早的标准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经过修改完善的标准也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金标准,其内容包括3个方面: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2).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多发性关节炎、反复头痛、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劳累后肌痛;3).排除下述的慢性疲劳:原发病因可解释的疲劳,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

长期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专家认为,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紧张度增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紧张程度和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以致于慢性疲劳综合症十分多见。

治疗不能过于急躁

时常感到浑身没劲、做起事来力不从心。于是,她来到北京友谊医院疲劳门诊就诊。经过检查和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症状略有缓解,只是达不到她从前的最佳状态。慢慢地,她有些怀疑医生的治疗,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和随诊。半年后,李女士的症状越加明显,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下降,并反复出现头痛、失眠,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她想,也许休息一段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身体会得到恢复。可是,休息了近一年,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她再次来到友谊医院疲劳门诊就诊。

像这样急于求成,只偏重检查,而轻视治疗是不可取的。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通过调整工作,放慢生活节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是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的,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患者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大多数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可减轻原有症状,但要完全恢复正常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在治疗时,不可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定期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