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家长要避免
近段时间,“别人家的孩子”走红网络,成为了微博、各大论坛上的热门词语。
不仅仅是“别人家的孩子”,网友们还衍生出许多的“别*”,一时之间占据了各大网络和论坛的版面。吸引网友们转发调侃的,恐怕是大家都有过的经历:父母总是爱以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或者班里的其他同学为榜样,喋喋不休的告诉我们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而我们自己则还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像他们一样脱颖而出。“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那么出色,而我们永远那么平庸!”正是这样相似的经历,促使网友对“别*”迅速产生共鸣并引爆网络。
不仅如此,不少家长在看到别*也能发出“会心一笑”:这些看似搞笑的话语,正是平时自己常常对孩子念叨的:“别人家的孩子”看来总是乖巧听话,不需要家长费心,而面对自家孩子时却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总是忍不住用“别人家孩子”来“激将”,希望能促使孩子产生动力,自发的努力进取。
“别人家的孩子”走红网络,背后也有着其深刻的原因。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正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导致“别人家的孩子”频频出场,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梦魇。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愈发的高,不少家长都患有焦虑症: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够优秀,不够出类拔萃,于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攻击自家孩子的短处”成为了常见现象。这样一种“激将法”可能会对一些孩子有用,但是频繁使用,也可能导致孩子气馁,自信心缺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心理偏盲心态。心理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凡事爱往坏处想。在这种心态下,家长会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并由此引发焦虑和挫折感。如果家长通过言语将这种心态传染给孩子,无疑对孩子的正常的心理发展不利。
作为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健康的心态。因为绝大多数眼睛盯着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并不是他们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心理出现了偏差。家长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孩子的弱点与伙伴的优点相比,孩子会从开始的内疚不安演变为不耐烦,最后甚至产生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有长处也必然有弱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反复扩大缺点。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