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越善变女人越美丽

越善变女人越美丽

女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更是求新求变的高手。我们会周期性地变换身边的事物,为自己发现新包、新唱片,还有楼下的新餐厅……尤其是当我们的生活换了环境或是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而在我们大张旗鼓地换掉外包装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新陈代谢,所有的变化只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外在折射。

为什么我们想改变?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在外旅行或是度假归来,打开门,放下大包小包的行李,却突然发现屋子里的沙发太旧了,要换!而铺在地上的工艺地毯也没有了往日的鲜艳色彩,要换!这些都与你旅行时看到的旖旎风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再看看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潮流资讯,这一季复古风又开始盛行,衣橱里的修身窄裙早就成了过去式,得为自己去添购一条蓬蓬裙了!而周末参加好朋友的生日Party,又看见满眼的时髦都市女郎……于是,想要改变的愿望在心里破茧而出,然后迅速膨胀。倒不是因为现在的生活不适合我们,而是我们想要让它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气。当你坐在衣柜前扔掉这件衣服,挂上那条裙子,或是坐在发型屋里改变头发颜色的时候,甚至还会继续琢磨,是否可以将生活来些大一点的变化?例如搬个家,去另一个城市生活,或者去交个艺术家男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喜欢新鲜事物是一种健康而正常的想法,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生新变化,产生很多新想法和新愿望。改变一部分生活形态可以让体内没有被挖掘的潜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尤其是女人,一旦到了30岁,就会很清楚地意识到她们曾经狂热追求过的并已经拥有的现状并不能让她们完全满意。”

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所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改变的契机。在这个个性开放、宣扬女性独立与自主的自由年代,只要敢想敢做,几乎没有不能达成的愿望。我们早就摆脱了三纲五常的束缚,也不用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我们甚至可以随时卷起行李,换个住处、换份工作、换个男友。而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出现了网络这个媒介,让我们想要的“改变”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快速。随便找个网页浏览一下,就可以成功跳槽;二手房交易也在网上如火如荼;交个朋友或男朋友更是一个晚上就搞定。不过,这种大得没有边际的自由肯定会有它的负面作用,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怎样去好好利用,以免再为自己套上新的枷锁,即心理学家所谓的“强迫性改变症”:“我曾经碰见过一对想要分手的恋人。他们分手的原因不是因为两人之间出现了什么危机,而仅仅是他们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必须经历新的故事,发展新的恋情。”这种纯粹为了改变而改变的想法显然是不健康的,背离了改变原有的初衷。在职场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心理学家接着说:“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较为感性和容易冲动的女性朋友,在谈到同事辞职跳槽的问题时,与从前或冷漠或嫉妒的情况不同,更多的居然是羡慕和自勉。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总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这里,我可不想一辈子待在这儿发霉。”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专业和适应能力,也没有结合自己的特长和职业发展,只是盲目地选择离开某处或改变什么,已经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改变是一种自我发展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个体在经历了一段千篇一律的日子之后,通常都会产生改变外环境的心理要求,而这其实是内环境的微妙作用。”既然是变,当然要越变越好。无论是变换发型、变换住所还是变换工作,在换个新鲜劲的同时,还应该是一种发展状态下的改变,将缺点变成焦点才是我们应该恪守的终极目标。相信谁也不会愿意听到“你的新发型显得你的脸更圆了”这样的评论吧。另一方面,改变不仅从结果上来说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改变的过程本身还附带着很多客观利益。从前,我们的生活总是被太多的现实坐标所束缚:经济、婚姻、工作……每个阶段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得不维持一贯以来的生活状态和习惯。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少见了,我们再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或障碍而委曲求全,而是会尽力在逆境中想出办法,做出改变。因为想要“改变”的愿望培养了我们挑战生活的勇气、信心与能力。当然,改变有时也需要经济实力来做后盾。也正因为这样,改变成了一件让人引以为豪的事。因为不论你是换一部新手机、买一辆新车、新增添一个小生命,还是将家里装饰一新,都是在为国民经济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