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怎样一眼看出
为了不被欺骗,人们对如何破解谎言的研究从未停歇。而2009年美剧《Lie To Me》(中文剧名:别对我撒谎)播放后,更是掀起破解谎言的热潮。
主人公莱特曼博士揭穿谎言的本事令人惊叹,他凭借观察细微的表情便能判断对方是否说谎,这让不少人着迷,因为人们总是尝试着无限接近真相,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从简单的测谎术到上世纪发明测谎仪,再到最近美国科研人员研制的眼球测谎仪,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然而这些测谎仪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莱特曼的测谎术在现实中又真的可用吗?
测谎仪何时诞生?
1921年第一台测谎仪诞生,而测谎术西周时期就出现
上世纪60年代,《红岩》这部小说和同名电影广受好评,其中有这样一个段落:特务为了逼迫共产党员成岗招供,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其中还包括使用测谎仪。但是成岗说的全是真话:“我是共产党员,永远不会出卖革命的利益!”录音机里,什么口供也没有记下。在一个只说真话的人面前,测谎仪成了一个摆设。
那时的测谎仪是不是最早的测谎仪呢?记者调查发现,测谎仪最早诞生在1921年的美国,由约翰·拉森等人研制出,不过那只能算是现代测谎仪的雏形。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测谎技术已经得到检察机关普遍接受。目前有5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着测谎技术。
使用测谎仪其实还不是最早的测谎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以五声听狱讼”的测谎方法。如果一个人在接受审讯时,语无伦次、脸色通红等,他的回答就有可能是谎言。差不多与此同时,印度流行着一种“大米测谎法”:往嫌疑人嘴里塞入一小把大米,过段时间再要他吐出来,如果大米仍然是干的,他就被认定撒了谎。原因很简单:由于撒谎胆怯,可使人停止正常分泌口水。
直到19世纪末期,意大利才出现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测谎术:犯罪学家切萨雷和生理学家莫索合作发现了人在撒谎后血压、脉搏和呼吸发生的“微妙变化”,并计算出了一整套量化的标准。
说谎时身体哪些部位会出卖你?
体温、呼吸、眼睛、脉搏等
而科学的测谎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外界刺激会留下一定的印痕,即记忆。当那些记忆被重新提起,特别是不光彩的记忆必然引起被测试人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应激,从而引起生理上一系列异常的反应,比如,体温微升、出汗、呼吸速率加快、瞳孔放大等。这些反应会随着情绪、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控制。测谎仪测试的就是生理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由三个指标组成: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因为皮肤电实际是受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突然的刺激会造成皮肤的收缩反应;第二个指标是呼吸。人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
最近美国研究出的眼球测谎仪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南京鼓楼医院宁益眼科中心门诊部主任鲍连云表示,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开口,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人的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瞳孔的大小变化。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他的内心难免会情绪波动,这时交感神经就会起作用,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等,所有的这一切变化都是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
鲍连云说,“瞳孔的变化肉眼很难观察出,但现在已经研制出一些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出来。例如在医学上也会用一种红外瞳孔记录仪来观察患者的瞳孔收缩变化,以判断眼睛有没发生病变。”
测谎仪不能用时怎么办?
逻辑推理是揭穿谎言的利器
那是否意味着眼球测谎仪就比之前的测谎仪更精确呢?事实并非如此,专家解释,精密而先进的测谎仪器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作用,它需要很多先决条件,要求被测谎人员在身体健康、情绪稳定等情况下才能进行测谎。如果这个人眼睛正好有病,或者被测谎的人以此为借口躲避测谎,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在测谎过程中,人们更多地还是依靠逻辑推理来判断他人是否在说谎,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也不可能随身带个测谎仪,这时就要学会用逻辑推理来破解谎言。
即便我们没有学过逻辑学,但在做数学题时,也常常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推理别人是否说谎。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