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中的作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口计生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群众婚育观念的有效转变。为此,做好对育龄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人口计生工作中干群关系的和谐与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和今后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

  当前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长久的、持续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由于陈旧的婚育习俗根深蒂固,“少生优生光荣,违法生育可耻”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彻底形成,一些农村计生女孩户有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理压力很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低收入阶层“没钱罚不怕”的心理有所减少,但高收入阶层“有钱不怕罚”的心态开始滋生蔓延,还出现攀比心理,产生了“放射性效应”。女性在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更年期等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影响育龄妇女的幸福。在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计划生育家庭老人缺乏照顾、遭遇变故自身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这是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最大顾虑。

  上述问题导致了群众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引发了很多显性和隐性的社会问题。为此,新时期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工作,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尤其在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下,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载体、工作思路和特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几点建议

  强化群众心理问题的疏导。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引导育龄人群在不同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爱情观、生育观,树立宽容、自尊自信、健康向上的心态。

  满足群众的深层次需求。要发挥计生协组织的作用,深化群众间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活动,以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人口计生部门要与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关心和解决育龄群众在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

  实现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育、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机制上,要注重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于思想政治工作、家庭和学校教育、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的累积。

  做好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要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奖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社会救济等诸方面的工作,及时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