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小知识干预危机

小知识干预危机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成为危机。

一、 什么是危机?(Crisis)

(一)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成为危机。

(二) 危机的特征

1、 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逆境

2、 无法回避又无力应付

3、 当事人心理受巨大冲击

二、 危机干预的理论发展

(一) Lindemann理论(1944年):强调宣泄,反对压抑,适用于哀伤咨询

(二) Tyhurst理论(1957年):应激反应说,强调早期干预,非医学性干预。适用于灾难、强奸、亲人亡故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

(三) Caplan的情绪危机模型:个体与环境动态平衡打破说

(四) Swanson和Carbon的危机发生模型(1989):综合模型

三、 Tyhurst的危机三阶段说

(一) 作用阶段:受应激事件的直接影响

(二) 退却阶段:与年龄、文化程度不符的应激反应和心理防御方式

(三) 创伤后阶段:自我觉察,对社会支持式资源的依赖

四、 Caplan的危机发展四阶段说

(一) 焦虑上升:常用应对机制启动

(二) 应激反应持续,身心及社会适应状况明显受损或减退

(三) 症状加重,需要社会支持或干预

(四) 缺乏社会支持或应对失当。引发人格障碍、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五、 Swanson和Carbon的危机发生模型

(一) 危机前的平衡状态:日常应对方式

(二) 危机的产生:情绪脆弱状态和危机活动状态(Active Crisis State)一般不超过4-6周(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

(三) 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状态恢复或高出或低于。

六、 危机事件

(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二) 自杀

(三) 性暴力

(四) 殴打妇女

(五) 化学物质依赖:成瘾的危机

(六) 丧失亲人:沮丧和悲伤

(七) 公共机构中的暴力行为

(八) 人质危机

(九) 危机中的人类服务工作者:过劳

七、 什么是危机干预

一个中短程的帮助过程,是对于困境或遭遇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有时也称为情绪危机(Emotional First-aid)

八、 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一) 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

(二) 支持技术:稳定情绪

(三) 干预技术: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