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好方法治愈情商

好方法治愈情商

——认真看完,并思考其中的观点,保证你的情伤迅速痊愈

成熟的关系——奥修(摘录)

倚赖/独立/互赖

爱有三种层面,其中之一是倚赖,大部分人经验到的都是这一种。丈夫倚赖着他的太太,太太倚赖着他的丈夫,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将对方贬为日常生活用品。世上所发生的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这个状况,这正足以说明为什么原本能够打开天堂之门的爱,却变成只打开了地狱之门。

另一个可能是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人之间的爱,这种爱偶尔才出现一次,但仍有痛苦,因为总有冲突在其间,没有弹性的空间,两个人都是那样地独立,没有人准备要妥协,没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做调整。

诗人、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这些人,他们有着独立的灵魂,至少从他们心理的这部分来看,要和他们一起生活就是不可能的,他们算是古怪的一群人。他们让别人自由,然而那个自由看上去更像是漠不关心,一副满不在乎、好象凡事都无所谓的样子。他们让别人有独处的空间,关系对他们来说似乎只是很肤浅的东西,他们害怕与别人走得太深,因为他们爱他们的自由更甚于爱,并且他们不打算做任何妥协。

第三种可能的层面是互赖,这种发生非常罕有,可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凡间就变成了天堂。两个人既不独立也不倚赖,而是在一种高度的同步状态之中,仿佛是为对方在呼吸,仿佛是住在两个身体里的同一个灵魂。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爱就发生了。这才是叫爱,另外两者并不是真爱,它们充其量是一种安排,不管是社会的、心理上的、生理上的,怎么说都只是一种安排,第三种层面是心灵的。

学习无条件的给与

路易斯(c.S.Lewis)将爱划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need-love)跟「赠与的爱」(gift-love)。人本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他也将爱划分成两种,第一种叫「出于匮乏的爱」(deficiency-love),第二种叫「存在的爱」(being-love),这其中的差异很值得探究。

「出于需要的爱」与「出于匮乏的爱」是对别人的倚赖,这种爱是不成熟的,事实上,那不是真正的爱,那是一种需要。你在利用别人,你将别人看成手段,你利用、你操纵、你控制,你贬低了别人,你几乎毁了人家,而人家也对你做一模一样的事情。

另一个人试图操纵你、占有你、利用你,和你利用另一个人一样是没有爱的做法。这爱看起来象爱,实际上是个赝品。可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身上,因为你人生中关于爱的第一课是在童年时期学到的。

小孩自出生之后就倚赖着母亲,他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他需要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他的母亲,因为她关系到他性命之维系。其实这不是真的爱,他可以爱任何呵护他的女性,只要她能爱上他,帮助他生存下去,满足他的需要。母亲像是他所吃的食物一样,他不但从她身上得到奶水,同时也得到爱–爱也是一种需要。

许多人一辈子都表现得幼稚,他们永远长不大,年龄上变大,但心智却没跟着长大。他们的心态也依旧是不成熟的,总是在索求爱,就好象是对食物的需求一般。

当一个人开始爱,而且不是出于需求的时候,他就是成熟的人。他开始流动、分享和给予,两者所著力的点不同,前者是在于怎么得到更多,后者在于如何给予,如何能给得更多,而且是无条件的给予,这正是他长大、成熟的体现。

一个成熟的人是能够付出的人,也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付出,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才拥有,当爱不是出于倚赖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别人在你都能爱,这样的爱就不是一种关系,那是一种存在的状况。

当一朵花绽放在深山里的时候,没有人去欣赏它,没有人知道它的芬芳,想想这朵花会如何?没有人经过它,对它赞叹一声「啊,真美!」没有人品尝它的美、它的快乐、没有人分享这一切。你想这朵花会如何?它会凋谢?它会难过?它会惊慌失措?它会寻短见?它径自绽放,继续地绽放,有没有人经过都无关紧要,它会不断地将香气散播到风中,将喜悦分享给神、整体。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爱跟我与你同在时一样,因为我的爱并不是由你来决定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当你走之后,我的爱也会不是了,并不是你在拉走我的爱,是我在对你分享我的爱。这是「赠与的爱」,这是「存在的爱」。

我并没有完全同意路易斯跟马斯洛的看法,首先他们称为「爱」的爱并不是爱,那是一种需要,需要怎么会是爱呢?爱是一种奢华的享受,一场丰盛的飨宴,爱有如此丰沛的生命力在其中,使你不知该拿它怎么办才好:于是你只好分享。

你心中有许多首歌,你必须将它们唱出来,不论人家是否听到,假如没有人听,你一样得唱你的歌、跳你的舞。别人可能听到,也可能错过,但对你来说,你徜徉在洋溢的歌声中。

河水并不为你而流动,无论你在不在,它都会流动;它并不为你的口渴而流动,它只是流动着,你可以透过它而解渴,也可能错过,只视你自己而定。河水并不真的为你而流,它只是流着,你能喝到水只是一个偶然,它能满足你的需求只是一个偶然。

有倚赖就会有痛苦,每当你倚赖别人的时候,你会觉得难受,因为你自己变成了奴隶,然后你就会以一些微妙的方式来报复对方,因为他施加了力量在你身上,但你却不得不倚赖他。没有人喜欢别人强施力量在自己身上,也没有人喜欢倚赖别人,因为倚赖会扼杀自由。

爱无法在倚赖之中流动,因为爱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她需要空间,需要绝对的空间,别人不能侵犯这个空间,因为她非常的纤细脆弱。

当你倚赖的时候,别人就一定会控制你,你也会试图去控制别人,这就是发生在所谓情侣之间的冲突,他们是亲密的敌人,总是处在冲突之中。先生与太太,你看他们在做什么?能够爱是很稀有的事:冲突是一种惯例,而爱则是例外中的例外,但他们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控制,甚至用爱来控制。

做先生的被太太要求做某件事,他会拒绝,却不是拒绝得理直气壮,她身处在悲伤的深渊:心不甘情不愿地付出,只是为了要你围着他摇尾巴打转。女士也是同样的情形,当丈夫有所求于她时,女士会说她累了,说她公司里有太多事要处理,她工作量太重,必须睡觉去了。

要操纵他人有两种方式,其中之一是让另一个人得不到你,令他愈来愈渴求你,所以他会愈来愈倚赖你。通常女人比男人更常使用这个手腕,因为男人本来就居于权力的优势了,他不必用一些似有若无的方式来让他显得有力量,他本来就是了。他是赚钱的人,那便是他的力量:就体力来说,他也比较强壮。

几世纪以来,男人对女人灌输制约,让她以为她不比男人来得有力,男人总是找一个各方面都略逊他一筹的女人,他不会去娶一个教育程度比他高的女人,这样一来他的力量就会遭到威胁;他也不会去娶一个身高比他高的女人,因为个子高的女人看起来占优势;他不会娶一个比他聪明的女人,因为她的能言善道会令他在辩论之中失去力量。

男人不会要女人去出风头,因为这会显得他微不足道,而且从古至今,男人找的女人都要小他几岁。为什么太太不能比先生大?这样有什么不对?因为她的经验会比较丰富–男人的权力又受到打击了。于是男人总是找比他差一点约六岁,那正是女人在下坠的原因。

女人没有理由比男人矮一截,一点也没有必要为男人失去她的高度。但由于男性总是选比她差一点的女人,女人失去了她的高度,这样的事点点滴滴进入她的头脑,直到她从她原有的高度掉落。女人失去了她的智慧,因为一个聪明的女人是没有人要的,在过去,聪明的女人被当成怪胎。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女人自这个世纪起又再次回到她们的高度,连她们的骨头、骨架都变得比较大,就在五十年之间……特别是在美国,她们的大脑与头颅都比以前大得多。

女性自由的想法使得某些很深的制约已经被粉碎了。对于男性来讲,他已经拥有权力,他不必去学如何才能更精明一点,也不必学怎么样拐弯抹角。而过去女性并没有权力,当然她必须要懂得使用一些手腕以作为替代。唯一能让女人觉得有力量的,是来自这个男人对她的需要,这不是爱,这是一场交易,他们会不断地讨价还价,经常处于挣扎的状况之中。

路易斯和马斯洛将爱划分为两种,我就不这么做,我会说第一种爱只是徒具其名,它是假货,不是真爱,唯有第二种爱才是爱。

只有当你成熟的时候,爱才会发生;只有当你是大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爱。当你知道爱并不是需要,而是象一条满溢的河流:「存在的爱」和「赠与的爱」,那时你方能无条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