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你能吗

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你能吗

通常我们貌似并不需要控制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谁,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包括肉体上的,精神上的,甚至是同时来自于两个方向的、并且还可能是莫名其妙的痛苦,挥之不去。从小时候害怕打针的痛苦,到被小朋友们孤立的痛苦;从欲望不能被满足的痛苦,到精神上不被理解或者同情的痛苦;包括但不限于自己躺在病床上痛苦的同时还要忍受被护士们的欢声笑语放大的痛苦……

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或者抹煞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当一个人身处极大痛苦之中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完全丧失对外界的感受。如果真的是孟姜女哭倒了长城,那么我猜那时候你用针去扎她,她可能根本不会体会到皮肤上的刺痛,因为她所有的心智正在全部用来把那长城哭倒呢。

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对我们的痛苦往往并不十分了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当我们觉得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痛苦的人。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亲身感受,而别人的痛苦我们又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如果不努力分辨,我们当然会觉得我们自己最痛苦。

我的经验是,了解这个机制的好处在于,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我们就很容易,或者是起码更容易忍受那些痛苦。我经常这样提醒我自己,我再痛苦,在目前这个阶段,肯定还不是最痛苦的人。我问自己,你比他还痛苦么?

心理学家斯科特帕克曾经详细记录他所遇到的最为夸张的,最具戏剧性的案例。

那是一个14 岁的男孩。8 岁那年的11 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9 岁那年的11月,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10 岁那年的11 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断裂,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11 岁那年的11 月,他从天窗跌了下来,造成臀部骨折。12 岁那年的11 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13 岁那年的11 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

当我感觉自己痛苦的时候,总是从笔记本里翻出这两条纪录读一遍。到现在为止,我也没像那个男孩儿一样不幸——他太不幸了,甚至有规律地不幸!有一年冬天,我患了重感冒,躺在床上。突然有点心烦。于是,就把笔记翻出来看。尽管知道自己这么想有点不厚道,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墙上刚刚翻到11 月的挂历,想,那男孩也躺在病床上吧……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上去的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另外,我们不必过分害怕痛苦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如果想了解一下你自己的大脑有没有这个功能,很好办:拿出纸笔来,罗列一下那些昨天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前天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上周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上个月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去年曾使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你会发现,你能列出来的越来越少。如果你不努力回忆的话,十年前的痛苦你是几乎想不起来的,最好玩的是,就算你想起来,弄不好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你现在想不明白当初怎么就那么件小事就能痛苦到那个地步?

其实,我们的大脑需要遗忘痛苦,如果,你的大脑不具备这个功能,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的生活将会多么凄惨!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这样的功能,上了岁数的人往往会产生怀旧情绪。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会慨叹 “世风日下”,可这明显不是事实。因为,过去年几千年,每一代老年人都觉得世风日下,可是如果他们的感觉是真实的,那我们现在应该活在地狱中才对——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就算不怎么样,也没那么差啊?狄更斯说得好: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忘干净了,或者早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所以,他们当然会怀旧!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甚至它更可能只不过是幻觉。有人用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要进一步精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据统计,一个人不幸作了截肢手术之后,往往内心会极度痛苦。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痛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胳膊被切掉……在手术后6个月之内,被截肢者会不停地产生轻生的念头。但是,如果6个月之后这个人还没有成功自杀,那么他轻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痛苦正被渐渐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希望。而18个月过后,那些截肢者最终自杀的案例少之又少——就算有,往往已经不是因为截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