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怎样在被批评时不生气

怎样在被批评时不生气

被批评时如何不生气?这是个自己找碴的题目,因为直至如今,我还是会生气。

当面诋毁式的批评会让人感觉自己像一艘被神风特攻队撞到的船,即使是航空母舰,也很可能被击沉。

就算是建设性的批评吧,明知道他讲的有道理,但还是在纠正我啊,风度再好、再不刚愎自用,也会像要人一口水吞掉一把药物一样的不舒服。

能面不改色,或微笑接受,已经算是世界一流的表现。

我只能做到:不要那么在意,思考一下:如果可以接受,就要宽宏接受被纠正的不快感,如果根本是恶意攻击、空穴来风的诬赖,我气死正合他意,有三句话可以安慰目己:

「没关系,反正死狗是没人踢的!」自己干脆暂时躲进洗手间里,汪汪叫两声。

「任何一只瞎眼的猪都可以撞毁快倒下的篱笆,只有建筑工人会盖房子。」把攻击者想成四处嚎叫的瞎眼猪,用想象力骂人,画面既生动,又不会引起纠纷。

也安慰自己,我可不是快倒下的篱笆,别想撞倒我。

第三种方式就是对自己:「他故意攻击我,只是为了显示他很重要。」开放式的在座谈会中有时会出现这种人:他抢得了发言权后,会用尖锐的言辞提出问题,问题本身就饱含贬低意味的攻击。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名导演,近年来热中于执导舞台剧,不太识相的记者竟在记者会中问他:「是不是你拍的电影不卖钱,搞不了大的只好搞小型的?」言下看低了舞台剧,气得导演当场发飙。

提出批评性问题的人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想示威一下,表示自己格调高、水平好,但在公众场合,观众的眼睛虽然也想看一场「发火的马相踢」的好戏,却也暗自为这样的攻击都打了负分。

这叫「自杀炸弹」式的言论攻击,损人不利己。民初,有一位陈公博先生,对于「批评比做事容易」曾有个绝妙的形容,他是这么说:在野政客好骂人,好像未出嫁的闺女,一身仙风玉骨,最爱挑剔人家长短,看当家的嫂嫂不顺眼,就在旁揶揄,看到侄子辈洒尿拉屎,就掩鼻而过;当他开始做了政客,就好像出阁做当家媳妇,早起晚睡、蓬头垢面,做个半死还有人不谅解,有委屈只能在被窝中向夫婿投诉。渐渐袒胸喂奶也不怕人看了,小孩拉屎在桌上,干脆用碗盖住。

过了半世纪,这些话还是能博君一笑。

被批评、攻击,还能维持绝佳风度的,首推林语堂了,他和鲁迅因为政治立场不同,一直被鲁迅写文章批评,他还是说:

我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多么坦荡的风度,不愧是一代的幽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