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重的城市孤独症
从前有一个国王,长着一对驴耳朵,每次理发后就把理发师杀掉。到最后只有一个小学徒了,国王为了以后还有人给他理发,没有杀小学徒,但告诉他一旦泄露秘密,就把他杀掉。小学徒向国王发誓,一定要保守秘密。当小学徒忍耐了相当长的时间后,他觉得再忍下去实在是痛苦难当。可是,如果不遵守誓言的话,就有被杀头的危险。他觉得实在忍不住了。为了摆脱这一痛苦,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对着地洞大声喊了好几遍“皇帝长的是驴耳朵”。第二年春天,满山长出的芦苇,被风一吹,声音都是“国王长着驴耳朵”。
这个故事,再听一遍一定不觉得怎样,也许会想:有什么心事是必须有形表达的呢?但是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微妙,渐渐地就会发现有些心事是一定需要有诉求对象的,在心里默背上一百遍也抵不上诉诸某种形式地表达一遍。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整个世界越来越城市化,这是符合人类本性发展需要的。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人都需要安全感,离群索居会让人感觉害怕。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人害怕孤单,人需要沟通,有沟通才有理解,相互的理解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在谈论情感的话题时,人们常常感到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温情与暖意,大都市尤为如此。
物质文明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拉近了人们的物理距离,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物质条件而改变的时候,心理的距离却疏离了。
对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所谓“城市化”。如果你有过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经历,又或者把过往小城镇的生活与现在大都市的生活比较,你会有很强烈的对比。物质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方式。
城市化让“家”的感觉淡化了
伴随着城市化的是规模广泛的频繁迁徙,而这种迁徙却影响着人们对“家”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并不在我们的“上意识”里,而在“下意识”中。
国人的乡土观念是很强的,迁徙或者是比迁徙更不稳定的所谓“漂”(不定居,到处寻找发展机遇),让很多人寻不到“家”的感觉。
当周遭的一切让人觉得都陌生,都把握不了的时候,会感到势单力薄的“无助”,潜意识中首先出现的是强烈的“自保”。传媒常常报道一些“冷血情景”——警察独斗顽凶,学生勇抓窃贼,行乞者困病路边,路人却作“看客”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我想,“冷漠”与“麻木”除了在道德价值层面上的问题以外,是否有着心理层面的原因呢?我总觉得,如果在一个村庄,看见治保主任抓贼,一定会有人“伸脚拦贼”,谁家大爷摔倒路边,一定有人“出手相助”。
这种不假思索的一呼百应、腾身而起为什么在大都市消失了呢?如果说是“大都市道德沦丧”,恐怕没有人会举手同意。我们说乡间总可以见到“民风淳朴”,民风淳朴背后是什么?我觉得有心理的因素,他们不会“陌生”、“无助”,他们“把握得了”,所以毫不犹疑,挺身而出,担当道义,救人危急。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