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生活心理

生还是不生?时不我待

生还是不生?时不我待

  生还是不生?时不我待

  最近,网上热议一帖子“一女子拒生‘穷三代’”。这位女子说,父母是穷一代,自己与老公是穷二代,她不想生穷三代孩子。 其实,这位拒生穷三代的女子,只是没有找到生一个孩子对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家提出的生育价值观,是指人类生养后代的动机或心理需要。其基本问题是:养育子女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就是说,从心理需要出发,你为什么要孩子?只有首先回答了这一基本问题,接下来才会考虑:想什么时候要孩子等一系列有关生育价值观的问题。

  人们要孩子的原因各种各样,概括起来,就是强调养育子女在自己生命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看到了孩子的来临会让父母收获哪些,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和付出努力。

  不要孩子的原因同样是各式各样,就是强调了养育子女在自己生命中的消极意义,看到孩子的到来必将占据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孩子会带来各种无法预期的麻烦。或者说没有富裕的生活基础,不想误孩子幸福的一生。

  拒生穷三代的这位女子,有选择不生育的权利。但是,你要清楚生物钟不可推翻重造的道理。神经生物学专家露西·万桑说:“女人的身体早已设定,她们从青春期开始就能够生孩子了,每个女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卵子,当卵子的储备枯竭的时候,生育期就结束了。生物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幻影。”

  在中国,25岁女人的生育率为24%;35岁女人的生育率为12%;40岁女人的生育率只有6%;而女人一旦到了45岁,生育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了。很多研究还显示,男人在上了年纪之后,精子的数量也会减少,而且精子的游动速度和活力也会降低。此外,精子在男人年满40岁之后出现基因变异的可能性明显增高,因此孩子患疾病或出现畸形的概率也随之加大。

  有心理学家直接指出,很多人不生孩子或者生不出孩子的无意识因素如下:

  夫妻关系太差;孩子生不出来,就可以开始离婚的序幕了;

  “母亲”是一个让很多男人和女人毛骨悚然的身份。它代表着衰老、死亡、无价值、不可爱和失业;

  丈夫不想成为一个父亲;

  这对夫妻的婚姻是不被他们双方父母祝福的;

  夫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更找不到生一个孩子对生命有什么意义;

  害怕被孩子控制了;

  仇恨父母,不愿意给他们留种。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因此,生还是不生,不妨首先了解一下你的生育价值观,看看你是否已经充分做好了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已经拥有了积极的生育价值观,那么你可以充分地享受天伦之乐了;如果你还没做好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那就放下各种心理包袱,先尽情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吧!

  生还是不生,三思而行。也许等到生活富裕了,青春却不再,时不我待,悔之晚矣。

  现在生,还是以后生?是不是确定和他/她生?是否愿意为此冒牺牲一切的风险?自从我们有了生育选择权,在面对生育问题时仍然面临不少的困惑,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