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客户常见十大“阴暗”心理
对渠道客户所讲的阴暗,并非特指经销商某些见不得人的市场伎俩,而是说明经销商在与品牌厂商合作过程中变现出来的“逐利”心理,常见的种类有:
之一:追求优惠的心理
中国人含蓄,没有经销商明目张胆地说明自己要优惠,他们总是通过巧妙的信息或问题来表达这个信号,比如某一天,一位平时对你爱理不理的经销商非常热情的招呼你,或者,客户说,近期有个具有不错潜力的终端门店要开业,这表示,经销商可能有求于你或者是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有时候,经销商在你面前老说现在生意难做,事实上,你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是主导产品,在经销商的产品结构中,也是主推产品,这种情况是个危险信号,它说明两种可能:一是经销商想要促销,二是你的竞品在和这个客户接触,并给了些你所没给的承诺;你送货,客户明明可以下10件,但只进了5件,什么意思?---要点优惠呗!在KA卖场,你原来有利的位置被竞品抢占了---不要着急,也别吵,是你长时间没来服务,跟踪不到位,肯定是竞品给了经销商更多的好处。
客户追求无止境的满足,当然也无法永远满足,业务员怎么办?
1)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想好托辞,或者承诺一定时间内兑现。
2)给优惠要讲究技巧,多次,少給,给时,结合市场实际和目标给,甚至可以借机要求增量。
3)认真关注竞品动向,尤其在终端关注竞品的销售情况、库存、广告促销的动态。
4)相信客户的话,但一定要自己去调查。
之二:挑毛病的心理
说你价格高、没名气、没促销、质量差,或者服务跟不上,等等,不一而足,客户总能挑出毛病来。这是很多客户应对供应商的策略,即在心理上打击你,只有彻底打击你,夺得主位上的优势,经销商才会动摇你的信心并争取你的让步。沃尔玛和家乐福此类卖场最擅此道,一般的供应商登门拜访,没有两、三次,你是见不到人的,等第四次见了,也仅仅几分钟时间,况且你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极度的批评,其目的很简单--要条件,你让步。
面对这样非做不可的终端,业务员一定要坦然,谦虚,别去反驳采购人员的无谓指责,要耐心礼貌地、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产品和竞品,坚持合作的必要性和利他性,诱导对方采购人员认识自身产品的优劣势,谈判时,要委婉,强调销售跟进的及时、质量、促销等能促进销售的措施。
之三:独家销售心理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销商和终端都想独家销售,因为独家可以控制价格和利润,谁不想要?如果供应商是找区域代理,或者是分渠道经营,客户的要求非常合理,供应商或品牌厂家也应坚持区域保护原则,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或者是非分销模式而言,让一家独大,是众多品牌厂家得不偿失的行为;面对此种经销商,应本着对自身品牌和经销商切实负责任的做法,说明蛮目垄断市场的危险性和风险,而且建议经销商有选择地做市场和下货,带局部市场成熟、内部运作娴熟后,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范围。
之四:从众心理
中国人喜欢从众,在商场上也是如此!许多中小型客户也喜欢从众,自己不敢承担风险,别人进货,他就进,别人不进,他也不理。
对于这种心理,品牌厂家应要讲究点策略了。我们知道,在任何行业,在每个市场都有一两个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实力的客户,这些客户很有感召力,品牌厂家要先去和这些客户洽谈,甚至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或者放宽条件,尤其在市场破冰期间,并告诉这个客户,此政策只适用他个人,别人享受不到,当得到这个客户认可并合作成功后,自然地,他会带动下属网点和其他客户陆续进货。
笔者曾在就职某一母婴品牌总监期间,外出洽谈客户,原则上,选择当地市场最优质的客户,就算合作不成或者知道合作可能性不大,也要去,个中秘诀很简单:主要是借该客户的影响力,造本品牌的势,并让其他客户知道,显示品牌产品质量、公司实力、服务水平等良好形象,以保证与其他客户洽谈时的优势地位或主动权,达到开发市场的成功几率。
之五:探寻市场信息的心理
经销商有自己的世界,品牌厂家也有自己的全局意识。但是,无论在任何场合,经销商都很关注市场、竞品、所合作品牌的内部经营情况,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和触角,有时比厂家还敏感、还多。他们总担心控制不了市场,也怕品牌厂家不重视他的地位和对产品的销售管理,更怕合作的品牌没后续经营能力,导致风险被转移,因此,他们总有意无意地套取你的信息,有时,也从旁门左道去打听、摸索,更有甚者,他们对你说:公司某经理走了,是吗?或者说,听说你们在隔壁市场在搞进货返点活动,是吗?其实,你自己知道,这不可能,事实是,客户在诈你呢!
之六:炫耀心理
很多客户喜欢炫耀自己,或者是炫耀自己垄断的市场,其目的是图表现,想获得更多实惠,有时,也为了获得厂家对自己的重视,也还有一些可能是,和你增进感情,希望你帮他多争取促销政策,比如,带你去看终端,要相信,你看的终端肯定是最好的网点,去到终端,你听到的是最好的评价,产品也摆在最醒目的位置,等应酬完后,终端老板会说:我们应该乘胜追击,要再多点促销,或者,再多做点广告就更好了。呵呵,经销商在借终端的口向你要优惠呢!
之七:害怕或排斥邻居的心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在商场上不适用,在商场适用的是:商人相轻。据相关调查,50%以上的客户与相邻或对门的直接竞争者不能处理好关系,有70%的人害怕或排斥直接竞争者。
因此,在网点密集的商业区域铺货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微妙的心理和客观市场形态,防止一不小心就得罪客户。我个人经验是,先调查好市场,多和将要铺货的区域内的客户交流,进行摸底,其次是,千万别和客户就市场铺货问题进行争论,最后,如果客户实在没达到规定的网点铺货数量时,厂家需先问清情况,待取得客户认可或支持性意见后,自己去处理直接竞争问题和铺货问题。
之八:警惕心理
大家经常被告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客户也是这样。他们对上门的业务员和业务员所带来的产品总是心存戒备,他们不了解你的底细,甚至拒绝和你打交道,经常担心和你交往留下不好的影响,最直接的是,他们总是关心赚不赚钱?产品好不好卖?卖不掉怎么办?在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他们说话很谨慎,不会轻易和你谈合作。
经过你数次拜访,三番五次的解释和强调,这些客户依然很平和,没什么动静,更没有合作或进货的迹象,甚至一样冷淡对你,作为业务员,这时不用担心,你应该相信,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动心,也许这些客户比你还着急,只是他们对你的公司和产品还没了解清楚,他们的谨慎心理促使他们在加紧调查,并保持面子上的风度而已,其目的是不想失去主动权。
合作后,他们依然会警惕一段时间,据我经验得知,这段时间是磨合期,他们会因为担心合同执行时的相关细节而警惕,比如发货时间是否如期?产品质量如何?产品上市初期的促销活动政策和执行如何?等等。
之九:主位重视心理
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有主位心理,主位心理的解释是:我是某一市场的最大或独家经销商,你厂家必须得重视,尤其在拿到代理权之后,厂家更应该重视这一市场或我这个客户,应该以市场为中心,该配备的人员不能少,该给的政策,一样也不能落下,客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市场将来终究是你们的,品牌也是你们的,做市场,我们以配合为主,也就是说,厂家来人做市场,我的渠道和网点是我的,是在给你们用,所以,做得好与坏与我无关。
从对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上述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这是一种无视双方合作基础和前提的行为,只是,客户会装糊涂,目的也显而易见。
之十:拖欠心理
所有渠道客户都一样,只愿意进货,不愿意拿钱,或者是,进最大化的货,拿最小化的钱,或者干脆,动不动就跟你谈铺货、谈销售周期、谈帐期,个别渠道客户还会跟你捉迷藏,你这边结账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开始诉苦,会寻找让你难以辨白的困难和毛病,甚至直接说,我不在,你去找财务吧!其实你知道,老板没开口,财务哪敢和你结账?
鉴于市场渠道建设的困难,很多急于销售产品的厂家会考虑铺货,政策也是五花八门,折中的有,全铺的也有,只是,这些营销政策有其灵活性,但也有后遗症,最大的问题是:厂家发现,销售额上去了,销售款少得可怜,或者干脆是,只有毛销量,完全没有净销量,又或者是,发现每月的单品销售数量在增加,销售回款却不涨,道理很简单,是渠道客户在故意拖欠货款。
因此,解决铺货和销售回款的问题是厂家必须重视的,市场上永远有拖欠的客户,规避客户拖欠的措施还得靠厂家自身去解决。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