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领恐婚族形成原因
恐婚女vs恐婚男:担心婚姻让人失去自我
“现代社会给了女性越来越多的生活可能性。婚姻、家庭、生儿育女,是女性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不是全部。我尝试过一次失败而可怕的婚姻,不想再尝试第二次。”在大学里任教、今年38岁的小P说。
从事研究工作,让小P浑身具有一种知性、冷静的气质。在她的上一次婚姻中,丈夫曾经是她欣赏的“才子”,然而在相处的日子里,对方却越来越限制、干预她自己在学术上的探索,加之对方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无能为力以及对她的依赖,这些都让她倍感自我的压抑。在经历了几年热战与冷战之后,他们离婚了。
“婚姻让我失去了自我,离婚后我觉得有种重生的感觉。”她说。小P后来选择离开原来的城市,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发展,而最近,她已经准备移民。她打算移民后先周游世界,把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做最大程度的扩展。
阿K今年35岁,在某设计公司任职。最近他感到格外烦恼,因为他的女友一直在“逼婚”,可他思前想后,就是下不了决心。“我还没玩够呢。一想到娶老婆、生孩子……就觉得可怕。一旦结了婚,这些责任就得压着你放弃原先的自在生活。”
在他眼里,婚姻对每个男性而言,都是好玩的天性和自由的终结。“老婆会约束你的行踪,生儿育女势必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再也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玩多晚就玩多晚。结婚太可怕了,我还不想把脖子套进去。”阿K说。
情感专家:“奔三”白领恐婚现象严重
情感问题研究专家苏芩介绍,恐婚现象是如今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多发生于25~30岁这个年龄段,而以30岁上下且收入较高、恋爱(或是同居)时间较长的白领“恐婚”尤为严重。
苏芩接触的个案中,男性和女性恐婚的理由不太一样,女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害怕将来遇到更喜欢的人,而男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在还没有更好的经济基础时,婚姻会令他倍感压力。
“从现代社会来看,这是正常的。当一个社会发展到欲望大肆繁殖的阶段,人们对于幸福的安全感也随之降低。当感情关系都变得不那么稳定时,人们便会开始害怕‘确立关系’。一些人恐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残留着一些来自童年记忆的阴影,而不代表婚姻真的有那么糟糕。这部分人首先应该做一些心理辅导,多去接受认识一些积极正面的幸福婚姻实例,慢慢地去树立一个积极的婚恋观。”苏芩说。
苏芩认为,当人们开始恐婚,说明现代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阶段。在生活中,曾有过恐婚心理的人很多,但真正选择独身的人却很少。因为独身的人,尤其是独身的女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这么简单,更需要能力,一种能够独自一个人应付整个社会的能力。如果你自认没办法独自完成自己的一生,那或早或晚还是要选择进入婚姻的。当然,在此之前,可以选择延缓婚期,但一定不要放弃机会,毕竟合适的结婚对象,也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
恐婚背后是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
“心海榕”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心理专家于东辉介绍,在他所接触的案例中,逼婚和恐婚的人同样多,并且以女性居多。“很多女性都认为30岁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为此她们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共通的是缺乏对婚姻的安全感。”他说。 他介绍,恐婚的表面理由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是出于真心地希望结婚,而是多来自外界压力。例如对象是亲戚朋友介绍的,缺乏感情基础,又或者结婚是由于对象或明或暗的强烈要求。有些人则可能受到周围的亲人或朋友糟糕的婚姻经历的不良暗示。
在于东辉看来,恐婚族出现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和以前的婚姻相比,现在人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待,当现实与理想出现反差时就会出现恐惧。
于东辉建议,对恐婚族来说,如果并不想奉行不结婚主义,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可以先问自己,确定是不是爱对方,其次是在婚前对婚姻生活进行规划,并和对方多交流,尽量克服对婚姻的恐惧。
“现代社会给了女性越来越多的生活可能性。婚姻、家庭、生儿育女,是女性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不是全部。我尝试过一次失败而可怕的婚姻,不想再尝试第二次。”在大学里任教、今年38岁的小P说。
从事研究工作,让小P浑身具有一种知性、冷静的气质。在她的上一次婚姻中,丈夫曾经是她欣赏的“才子”,然而在相处的日子里,对方却越来越限制、干预她自己在学术上的探索,加之对方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无能为力以及对她的依赖,这些都让她倍感自我的压抑。在经历了几年热战与冷战之后,他们离婚了。
“婚姻让我失去了自我,离婚后我觉得有种重生的感觉。”她说。小P后来选择离开原来的城市,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发展,而最近,她已经准备移民。她打算移民后先周游世界,把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做最大程度的扩展。
阿K今年35岁,在某设计公司任职。最近他感到格外烦恼,因为他的女友一直在“逼婚”,可他思前想后,就是下不了决心。“我还没玩够呢。一想到娶老婆、生孩子……就觉得可怕。一旦结了婚,这些责任就得压着你放弃原先的自在生活。”
在他眼里,婚姻对每个男性而言,都是好玩的天性和自由的终结。“老婆会约束你的行踪,生儿育女势必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再也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玩多晚就玩多晚。结婚太可怕了,我还不想把脖子套进去。”阿K说。
情感专家:“奔三”白领恐婚现象严重
情感问题研究专家苏芩介绍,恐婚现象是如今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多发生于25~30岁这个年龄段,而以30岁上下且收入较高、恋爱(或是同居)时间较长的白领“恐婚”尤为严重。
苏芩接触的个案中,男性和女性恐婚的理由不太一样,女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害怕将来遇到更喜欢的人,而男人说得最多的理由是,在还没有更好的经济基础时,婚姻会令他倍感压力。
“从现代社会来看,这是正常的。当一个社会发展到欲望大肆繁殖的阶段,人们对于幸福的安全感也随之降低。当感情关系都变得不那么稳定时,人们便会开始害怕‘确立关系’。一些人恐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残留着一些来自童年记忆的阴影,而不代表婚姻真的有那么糟糕。这部分人首先应该做一些心理辅导,多去接受认识一些积极正面的幸福婚姻实例,慢慢地去树立一个积极的婚恋观。”苏芩说。
苏芩认为,当人们开始恐婚,说明现代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阶段。在生活中,曾有过恐婚心理的人很多,但真正选择独身的人却很少。因为独身的人,尤其是独身的女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这么简单,更需要能力,一种能够独自一个人应付整个社会的能力。如果你自认没办法独自完成自己的一生,那或早或晚还是要选择进入婚姻的。当然,在此之前,可以选择延缓婚期,但一定不要放弃机会,毕竟合适的结婚对象,也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
恐婚背后是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
“心海榕”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心理专家于东辉介绍,在他所接触的案例中,逼婚和恐婚的人同样多,并且以女性居多。“很多女性都认为30岁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为此她们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共通的是缺乏对婚姻的安全感。”他说。 他介绍,恐婚的表面理由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是出于真心地希望结婚,而是多来自外界压力。例如对象是亲戚朋友介绍的,缺乏感情基础,又或者结婚是由于对象或明或暗的强烈要求。有些人则可能受到周围的亲人或朋友糟糕的婚姻经历的不良暗示。
在于东辉看来,恐婚族出现的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高要求。和以前的婚姻相比,现在人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待,当现实与理想出现反差时就会出现恐惧。
于东辉建议,对恐婚族来说,如果并不想奉行不结婚主义,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可以先问自己,确定是不是爱对方,其次是在婚前对婚姻生活进行规划,并和对方多交流,尽量克服对婚姻的恐惧。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感觉每天过得很快一般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的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于一些年
-
如何对付坏情绪呢在生活中不是无时无刻都能如意的,人们会为家庭生活、个人感情、工作不顺等,继而有发生各种消极情绪,并且使得自己心情感到尤为
-
爱挑毛病的人 肯定也是不够自信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爱挑毛病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其实这些人也并不是那么自信的,所以在
-
压力大怎么办?七个小办法可以快速的解压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压力大,所以导致很多人出现一些紧张感,或者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
-
五种常见的病态心理到底有哪些?可能很多人对于常见的病态心理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这个属于是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及时去发现和治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