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烦恼并不是要说服她人
在同一件事情方面,往往,两个人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的现象发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来顺从自己,其实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争吵,并且有些人会出现想要说服她人的现象发生,对于这样的情绪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其实解除烦恼并不是要说服她人!
人与人之间常争论不休,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大家认同的不一样,大到认同的三观,小到认同的做事的方法,这些认同有个人经历不断积累导致,因而充满主观与特殊性,挑战对方长久以来形成的认同,常被来访者体验为:无异于挑战其的整个人生,意图否定其整个生活史。对于阻抗的处理,常一不留神就会因此引发更大的阻抗。
如何处理阻抗,首先要向孔子学习一种咨询师应有的专业态度。孔老先生有个著名的案例---两小儿辨日:孔子东游,路遇两小儿辩日。一小儿说早晨凉中午热,所以太阳早晨远中午近。另一小儿说太阳早晨看上去大中午看上去小,所以太阳早晨近中午远。问之孔子,孔老先生老实地说:吾不能决也。这个故事对咨询师至少有两个提醒:一是你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和逻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结果受观察方法和逻辑的影响。二是要学习孔子的谦虚谨慎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不可身为咨询师,就过度自恋。谁也没有资格保票说:只有我的方法是对的,而且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
可是,咨询中如果直接挑战对方的逻辑错误、知识水平和应对模式地怪诞,那么咨询很快就将变为智力比拼,或是陷于价值观批判。因果因果,每个人的因与果都不太一样,你的因不是他的因,你的果不是他的果,甚至你们互相倒因为果。所以,咨询中我们不太会去直接挑战来访者的生活态度,不问合理与否,而只问目的:潜意识层面的动机与冲动。或者说,为了判断合理与否,我们先看他是为了什么?有助于那个目的的,就判断合理,否则判断为不合理。
因此,咨询中,我们对阻抗的处理,主要在于追究:你在阻抗什么?为什么阻抗?而非你是怎么阻抗的?这相对不重要。知道来访者是在否认,投射,压抑。。。对治疗可能有些好处,但收效甚微。就比如有些来访者把自己的不良行为模式总结的比你都好,所谓的原因也直指原生家庭,早年经历等,甚至他自己都能说出现状与早年、与原生家庭之间的连接和相似之处,可接下来一句你就傻眼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怎么才能改呢?大部分咨询师或课程,到此就没了结果了。这种咨询或课程,除了让来访者和学员痛斥一番父母,并为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找到一个高大上的理由,似乎再也做不了什么,甚至因为这个高大上的理由(更高大上的是在“灵性”层面给你个理由),而心安理得起来:毕竟过去无法改变。咨询师只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鸡汤式说教: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外面没有别人,你若看到别人不好其实是你自己心里有不好的东西。顺便说一句:这些鸡汤的效果实在不佳,而且逻辑上就不能自圆其说:请问婴儿原始的爱恨情仇是怎么来的?一张白纸的心灵中如何产生爱恨情仇的?任何大师要批评另一个人没有灵性、或是你有灵性但没开悟时,是不是也表示大师本人就是如此?那么我们既不能批评任何人,同理我们也不必向任何人学习。因为你能看到对方身上的优良品质,表示你身上已经有了?
让我们回到“两小儿辩日”的案例,它告诉我们,不同思考逻辑和观察方法会得出不同结论,而这样的逻辑和方法是为持有者所深信不疑的,很难直接挑战成功,只会引起巨大阻抗,对来访者智力和知识水平的挑战既不可能成功(在某些问题上,他真的比你专业)也无必要。在咨询中,我们不应拷问来访者选择的应对生活的解决方案(模式)是否合理:你这样做对吗?我们只管:什么影响了人们对不同应对方法的选择呢?在排除了知识水平、智力上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的----我们的思考内容,绝大部分是由我们为什么思考而决定的!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痛苦和焦虑的情感,而且要立即满足这个要求,那么防御机制的使用将是必然地结果。而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真正面对痛苦和焦虑,且为了从根本上的解决,你愿意付出一定的延时,那么,思考和应对的方向将截然不同。延时,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精神分析的逻辑是先问目标、目的或出发点:比如一个老是换工作,事业不顺并为此而来咨询的来访者,他特相信一则鸡汤:一碗兰州拉面,放在大排档就只有5元,放在机场卖就可以50元,由此证明要懂得包装自己,找到好的平台就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还有人说不同时间场合,一碗面的价值不一样,所谓时势造英雄,要能发现时势,让自己顺应和利用之,就人人都可以成功。如果咨询师要和来访者就这个鸡汤争论,可以说:包装再好,实际价值不过是一碗面。或者反驳:以上言论只管价格收入的一面,选择性的忘记了成本和付出,大排档经营的成本低,机场的租金和管理费不可同日而语。算一算投入产出比,大概也就没什么差别了,甚至应该更低和不划算。如此一来,咨询很快就变成投入产出比、营销手段的管理咨询案例研讨或是价值观、积极与负面的较量了。而正确的思路应是:咨询中要去澄清阻抗(或来访者之所以如此行为)背后的原因、含义,为何阻抗,阻抗什么?
我们第一要思考的是:来访者为什么特相信这个?而不是相信这个对不对?更不能去较真:这个鸡汤本身对不对(我们可以把“鸡汤”两字换成任何来访者的其他信念与认知。)?听信这个鸡汤的人,可能的心理目的有二:一是这样的说法可以避免面对自己其实就是一碗拉面低价值的痛苦;二是有人告诉你即便你是低价的,可还是可以卖出高价,没有不对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说穿了,是因为自恋的目的而接受了这个鸡汤(信念)。
我们第二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来访者在这个咨询时段和我说这个?是上一次咨询中我让他自尊受伤?或是最近一周他在咨询之外遇到自尊上受伤的事件?这和他的来访咨询目标有何关系?
我们第三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个?和其他人说吗?把我移情成了谁?是在怪我没有认可他的价值?或是怪我没有发掘和包装他?没有把他放对位置?还是在向我发出信号:你若再这样,我去找更好的能体现我价值的平台了?
生活当中,对于争辩和阻抗的问题的解决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多加重视起来,其实在生活当中,如果两个人的意见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说服她人,并且我们在这个时候一样,要及时地看到对方的优良品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修为!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