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如何维护
心理健康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健康的吗?我们在衡量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我们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起过来了解学习下吧。
下面就是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民情,提出适合我国人民特点的心理健康标志。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即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者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正确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又能接受自我。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在努力发掘自我潜能的同时,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能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2、接受他人,善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并为他和集体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既能与挚友相聚之时共享快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获得较充足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他们能客观地看待周围环境与事物,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中,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妥善的处理转危为安。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尽情的享受人生的乐趣,发挥自己的个性与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激励和满足。他们积极储备知识和经验,以便应对工作中的难题或障碍。凭借知识、经验的积累,加之刻苦奋斗,乐此不疲的精神,他们使自己的行为更加有效,工作更加出彩。
5、能适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总是占优势,虽然有时也会有悲伤,忧虑,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持久。他们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总是开朗乐观的,同时能够适度地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6、人格完善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中的气质、能力、性格特征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要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生活在复杂的群体中的个人,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在发生心理失调或精神疾患,怎样恢复心理平衡,清除心理障碍(精神疾患),对每一个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下面列举几个方面,逐一分析。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了的生活活动形式。一般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包括:首先,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8小时左右);其次,一日三餐,平衡膳食,每天坚持吃早餐;再次,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又次,适量运动,每周至少2次到3次体育锻炼;最后,不吸烟,不喝酒。有利健康的身体,就能给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
2、讲究心理卫生
所谓讲究心理卫生,指的是人们应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发生心理失调和精神疾患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讲究心理卫生,首先要注意用脑卫生。因为大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大脑的功能,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用大脑的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有效的修复过程。
其次,讲究心理卫生要避免或减少心理失衡或精神疾患的发生。在我国,人们对于心理失调与精神疾患表现难以接受,讳莫如深。这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尽快消除可能发生的心理失衡或精神疾患。
3、增加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时排除各种负面情绪
人的情绪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积极的良性情绪,它能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增添新的活力,发挥机体的潜能,改善人的生理心理功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二是消极的负性情绪,它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可用于个体为适应恶劣环境刺激而斗争。但另一方面,负性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持久的心境而出现,使人的头脑失去冷静,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精神颓丧,意志低沉,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被歪曲,意志行为反应受到干扰等,从而影响人的整体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心理健康遭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要维护心理健康就要学会情绪活动的自我调节,及时排除各种消极的负面情绪。
4、培养和完善健全人格
人总是按照自己既有的人格来观察外界事物,思考问题,产生相应的态度和情绪体验;同时对外界环境刺激采取一定的对付策略,并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就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评价客观事物,采取恰当的态度,体验正确的情感情绪,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所以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的人,一定是能够接受他人,善与人处的人,能够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能够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注重人格的完善和谐。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