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有跟你的孩子认真沟通过吗?看起来活泼开朗的孩子,Ta的心理是否也在健康成长着呢?或者为什么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或者上课的时候好动,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小毛病你平时看在眼里,有细想过其实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吗?

<span style="\\&quot;color:rgb(0," 0,="" 0);="" line-height:1.6\\"="">心理健康的儿童,该有以下的表现:

1. 充满好奇

心理健康的儿童会随心随意发掘四周环境,作出各种的探索。不论看的,听的,嗅的,尝的,摸的,都会尝试。有时候成人以为他们“多手多脚”、“爱管闲事”,其实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会主动的去探索,正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他们会对玩具感到好奇,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投入。到了公园,就跑到那边荡秋千,不一会儿又走去这边玩摇摇板,有时又会蹲在花丛中,细看毛虫从那里来,往那里去。

2. 与人亲近

心理健康的儿童喜欢与人相处。打从婴儿时期,安全感足够的幼儿,会喜欢直望着人,成人逗他,跟他说话,他会微笑。三岁的孩子,更喜欢与人亲近,跟人一起玩,他们较喜欢跟一些愿意迁就他们的大人在一起,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常逗他们开心的人。对于陌生人,孩子会先观察,留意他们的表现,是否有一种亲切感或跟熟识的人相似,如果是正面的,孩子就较易与他们接触。跟同龄的孩子,由于与自己相似,就更愿意与他们玩在一起了。人是群体的动物,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人,心理健康的孩子不喜欢孤独,不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是被撇下。当然,喜欢群体的健康孩子,也会有享受独处看书或玩耍的时候。

3. 流露情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自然流露内心真正的感受,不会压抑的。他跌倒弄痛了会哭,被玩伴戏弄会生气,爬到了高处会惊慌,当然,看见喜欢的食物会笑。他完全不保留自己的流露喜、怒、哀、惊的情绪,喜悦、高兴、讨厌、不耐烦、疑惑等等,把什么都写在面上。我们说孩子纯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孩子常是面无表情,或只是有单一种情感的,该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表征。而且,流露情感是适度的,不会长哭不止,或大笑不停的,但是不会是很过份,令人觉得难以理解的。

4. 与人同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理解别人的感受,会受感染,有同感共鸣的。他看见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开心。在婴儿时期,看见爸妈在笑,听见他们的笑声,也就会裂嘴而笑。三岁的孩子,看卡通片,会在有趣的情节时笑,看小朋友在公园玩得开心,自己脸上也会露出笑容的。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孩子会哭吗?心理健康的孩子该会的,他感受到别人的难过,自己也会难过,会皱眉,流露同情的神情。孩子最易受到父母的情绪所感染。开心的父母,会有快乐的孩子;抑郁的父母,会有不开心的孩子。父母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流露出相应情绪,孩子同时就会有丰富的情绪经验,又能与不同遭遇的同感,反之,别人在哭,孩子在旁哈哈大笑,别人在笑,孩子却很安静而且没有声音,这个孩子也许心理有点问题。

5. 乐于表达

心理健康的孩子喜欢与人沟通,沟通方式包括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他会喜欢表达自己,在婴儿期,想抱的时候,伸出双手;不要喝奶,便把头别开,很自然的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更喜欢表达自己,看见喜欢的人,会兴高彩烈的拉着他的手,或伸出手来让那人拉着;不高兴时会走开,发脾气时会跺脚。高兴时会滔滔不绝,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有什么开心不开心都写在面上,不高兴时会不发一言,甚至嚎啕大哭。反之,成人为了表达成熟稳定,懂礼教大体,明明心里不高兴都要硬撑“没什么。”还要孩子表现礼貌,叫他不要多说话、多表情呢。

6. 足够自信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的,会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公园里的钢架,他以为自己可以攀得上,便会去攀爬,不会只是踌躇不前的。看见小狗,觉得有趣,就会伸手去摸。成人或会惊奇的说:“怎么这孩子那么大胆?”其实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现,是一个心理健康的表征。

7. 接受变更

心理健康的孩子不会过于固执。当然,频密改变照顾模式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负面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孩子愿意因着爱爸妈而不需要跟父母争控制权,他们的安全感建基于享受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而不需倚赖固定的环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来得到。只要爸爸、妈妈、与照顾者的爱和关怀是稳定不变的,而照顾模式是持续的,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较愿意接受生活上一些事情的改变。例如:妈妈不能送孩子到学校,由爸爸带也可以;下雨天去不了公园,留在家里与爸妈玩游戏也是可以的。不会有固执的不合理的习惯,如每餐一定要吃同一种饭菜,回家一定要搭同一路的巴士。

心理健康的孩子,必定是充满好奇、与人亲近、流露真情实感、与人同感、乐于表达、足够自信、接受变更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或不完全有这些特质,那你就该留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加强与孩子的心理沟通,让孩子做回那个简单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