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是因为父母的失败教育

孩子自卑是因为父母的失败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自卑难道是天生的吗?其实不然。很多孩子自卑是由于家庭环境的缘故。父母的一言一行,不经意的眼神表情,特别是责备时的表情,这些心理上的暴力往往比打孩子更容易造成心理伤害。

如今,自卑是孩子存在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形成了胆小、敏感、不自信的性格,其实,这大多源于父母的心理暴力。软暴力,即心理暴力,是指用言语、表情、态度等对他人的内心造成伤害的形为。软暴力对孩子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上都造成了影响,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上的摧残和情感上的虐待,长时间实施容易导致孩子自卑、自闭、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孩子自卑多源于父母的心理暴力

听完这个故事,不禁想到这个小女孩要用多大的勇气和自制力才能用微笑去面对老师当众的羞辱,她的内心不是不痛苦。而更可悲的是老师却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才这么说她的。故事的后来,小女孩还没上初中就已经和一批社会上的小混混玩在了一起。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指出,不打孩子不等于孩子就没有忍受家长的暴力攻击。家长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育儿经历,看看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让外人把你领走算了”、“这个小孩怎么这么烦人”、“我没有时间陪你玩,有玩的时间你不如去多看会书”、“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别问了,你记住就好了,都被你问烦了”等等话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当中,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而在临床的儿童青少年咨询案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孩子问题行为往往就来自于之前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述,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当一个孩子长期处在这种言语的软暴力环境中,他的问题行为有可能固化或延伸。

许多软暴力的产生,往往都是家长或老师随口的一句“抱怨”传递出来的,就是这小小的随口一说,就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会很看住教育者的态度,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个暗示,在孩子看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家长软暴力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多表现出自卑、无目标、敏感、多疑的性格,就想一只躲在枝头的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做着他人要求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口头禅:“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殊不知,这种对比式的教育更是万万不可取的,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心理阴影,没有了自信,对父母的教育也会条件反射式的反感。所以在此建议各位家长,告别软暴力的教育模式,民主科学的方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