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性怎样引导

孩子中性怎样引导

传统观念认为男子气质的突出之处是刚强,女子气质的珍贵之处是温柔。随着时代的进展,气质的内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男女双性化的概念,指无论男女,都应取长补短,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心理特性,他们认为具有双性化气质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能把事情办得更出色。

但“双性化”并不是“中性化”,心理专家提倡的是兼具两性的气质优点,男女性格上优点的相融是可取的,比如女生可以在性格上自信、果敢,男生可以情感细腻一点,但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女生温柔贤淑的传统特质不能丢,男生也一定不能缺少阳刚之气。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男性、女性的性格、气质发生错位,那就会对生活造成种种不利的影响。如女生喜欢中性打扮,会让人觉得她们泼辣、有拼劲儿,但如果完全丢弃了女性的温柔特质,进入社会后就会因为中性化碰壁。而那些遇事就哭鼻子、把心思都花在打扮上的男生,极易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成长面临更多障碍。而且男生偏向女性化会导致性格不够坚强,对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心理专家提醒,有些家长见到孩子追求 “中性时尚”,立即加以斥责阻挠,甚至怀疑其有 “性取向”问题,这种做法不恰当。但是,家长也不能因此就忽视孩子的细微变化,错过疏导的最佳时机。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在心理上重视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淡化他们对外在衣着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引导他们用更加积极健康的形式张扬青春个性。此外,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性别教育,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增加社会生存的砝码一些女孩子被教育得越来越 “强势”,一些男孩则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反而养成了文弱、多愁善感、 “娘娘腔”等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