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的挫折教育

适可而止的挫折教育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味地给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只有心理强健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家长开始尝试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还人为制造挫折。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千万不要忽视“挫折教育”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耐挫折的能力主要是在无充分准备的状态下进行的。孩子在参加各种“吃苦”活动时,在心理和生理上往往已经做好各种准备,而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却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中。学习环境的变迁、家庭的变故、好友的背叛和学习、事业上的失意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只有经受得住诸如此类的挫折,才能说是成功地经历了“挫折教育”。

专家表示,“挫折教育”越多越好是一种误区。过多的挫折只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软弱。因此,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挫折教育”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